晋中信息学院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以"智能电网"为培养方向,紧密对接新能源与超特高压建设需求,近年来就业率稳定在99%,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该专业通过"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的育人模式,培养具备电力系统设计、运行管理及自动化控制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其特色不仅体现在课程体系与产业需求的深度衔接,还在于国际认证的突破性进展,为专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培养方向上,该专业聚焦"智能电网"与"新能源技术"两大前沿领域,强调电力能源生产、传输与转换的核心能力培养。学生需掌握电路分析、电力电子技术、新能源开发等关键技术,同时通过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和电力拖动控制技术等课程强化工程实践能力。这种培养体系既保留传统电力行业的强电特性,又融入智能控制、物联网等新兴技术模块,形成"强电+弱电"的双轨知识结构。
课程体系以"基础夯实+专业深化"为主线,构建起多层次教学框架:
- 基础理论层:包含电路分析、电磁学、模拟/数字电子技术等工科基础课程
- 专业核心层:设置智能电网、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等特色课程
- 实践创新层:通过电力工程设计、新能源技术实验等实训环节提升工程应用能力其中电力电子技术与自动控制基础两门课程获评省级一流课程,采用项目式教学法,将国网变电站运维等真实场景融入课堂。
在实践教学方面,学校投入建设"智能微电网实验室"与"电力系统仿真平台",与晋能控股集团等企业共建12个校外实训基地。学生需完成:
- 电力设备安装调试综合实训
-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设计项目
- 新能源发电系统集成实践近三年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智能电网竞赛中斩获23项奖项,其中2024年团队研发的"分布式光伏监控系统"已实现技术转化。
就业前景呈现多元化特征,毕业生主要分布在:
- 国家电网及各级电力公司(占比45%)
- 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如阳光电源、金风科技)
- 电气自动化系统集成商
- 科研院所技术研发岗位据2024年数据,入职国家电网的应届生平均年薪达12.8万元,从事智能控制方向的技术骨干3年内薪资涨幅超200%。学校与德国TÜV莱茵集团合作开设"国际电力工程师认证班",为学生拓展海外就业通道。
该专业于2024年通过德国ASIIN工程教育认证,成为山西省首个获此认证的电气类专业。认证体系要求课程设置对标《华盛顿协议》标准,核心课程中双语教学比例提升至30%,引入"能源互联网""数字孪生变电站"等前沿教学内容。通过认证的学生可免试申请欧盟工程师执业资格,目前已有17名毕业生入职西门子能源、ABB集团等跨国企业。这种国际化培养路径使专业建设水平跃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