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商职业学院的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以航空运输行业需求为导向,构建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教学体系。该专业面向民用航空器维修领域,聚焦涡轮发动机检测、飞机电气系统维护等核心能力培养,通过校企合作和实训基地建设,形成"知识+技能+资质"的三维培养模式。其课程设置覆盖航空器全生命周期维护技术,毕业生在航空公司、机场维修部门等领域呈现高就业率,是培养航空机电维修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
在培养目标层面,该专业致力于塑造掌握飞机机体检测与维护技术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生需具备航空器航前/航后检查、航线排故等实操能力,同时掌握涡轮发动机检测技术和飞机结构检查等关键技术。这种培养定位直接对接民航规章CCAR-145和CCAR-43标准,确保毕业生能胜任航线维护机械员、定检机械员等岗位要求。
课程体系设计体现"基础-核心-实践"的递进结构:
- 专业基础课程:包括航空机械、航空材料、空气动力学等学科基础知识
- 核心技能模块:涵盖飞机构造基础、飞机机械/电气/电子系统维护等8门主干课程
- 实践强化环节:配置航空发动机实训、标准线路施工等12类专项实训特别设置的燃气涡轮发动机系统与维护课程,通过解剖CFM-56等典型机型发动机,强化学生对压气机系统、燃烧室结构的认知深度。
实训条件建设凸显行业标准对接。学校建有包含6架实训飞机(含空客A320模拟机)、15台航空发动机的实训中心,配备价值5000余台套的专用工具。实践教学采用"三阶段"培养:
- 第一阶段:基础技能训练(工具使用、安全防护)
- 第二阶段:系统维护实训(机电/电气系统专项)
- 第三阶段:企业顶岗实习(在符合CCAR-145资质单位完成)这种培养模式使学生毕业时即具备航线可更换件拆装等实操能力,缩短企业岗前培训周期。
就业通道呈现多元化特征。毕业生主要服务于三类企业:
- 航空公司机务工程部(航线维护、定检维修)
- 航空维修企业(部附件修理、航材管理)
- 机场维修部门(外场维护、技术支援)特别设置的现代学徒制培养项目,通过与南通兴东国际机场等企业合作,实现"招生即招工、毕业即上岗"。据培养方案显示,毕业生3-5年可晋升至技术管理岗位,10年后具备担任维修单位技术主管的潜力。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