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师范大学的美术学(师范)专业作为该校传统优势学科,自1989年创办以来,历经35年发展,形成了以“美术教育(师范)、绘画、设计”三位一体的本硕贯通培养体系。该专业依托美术学、设计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及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致力于培养兼具教学能力与艺术创作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在东北地区美术教育领域,其毕业生长期占据重要地位,累计为国家输送近数千名本科及研究生人才。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定位
该专业以“厚德博学、为人师表”为根基,构建了“教育+艺术”双核驱动的培养框架。核心目标包括:
- 教育能力塑造:通过教育理论课程群和教学实践模块,培养能胜任中小学美术课程设计、教学实施的师资
- 艺术创作提升:设置国画、油画、版画、水彩、雕塑五大创作方向,强化绘画技法与创作思维
- 科研素养培育:在国家级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等项目中,师生累计有41件作品入选全国美展并获奖
二、课程体系与教学特色
采用“2+2分段培养”模式,前两年完成美术史论、素描色彩基础、教育心理学等通识课程,后两年进入专业细分阶段:
- 基础模块(1-4学期)
- 素描造型研究
- 色彩表现技法
- 中外美术史
- 教育技术应用
- 方向模块(5-8学期)
- 中国画方向:工笔人物、山水临摹
- 油画方向:写生创作、材料研究
- 版画与水彩:套色木刻、水性综合技法
教学过程中注重个性化培养,通过天光画室、丝网版画工作室、泥塑陶艺工作室等专业场所,实施小班化教学。近年更引入数字媒体艺术课程模块,拓展传统美术与现代技术的融合边界。
三、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
学院现有教职工55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7人,75%教师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等顶尖院校。教学团队中涌现出谷钢、徐延苹等全国知名艺术家,其作品《大庆人》《繁忙的渔港》分别入选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和第十一届全国美展铜奖。硬件设施包含:
- 2600平方米美术馆:举办年度毕业作品展
- 数字媒体实验室:配备数位屏、3D打印设备
- 期刊图书资料室:藏有专业书籍2.3万册
四、就业方向与发展路径
毕业生主要流向三大领域:
- 基础教育领域:占比约65%,担任中小学美术教师及教研员
- 高等教育领域:约15%毕业生进入高校从事教学或管理工作
- 自由创作与深造:20%选择自主创业或攻读美术学、学科教学(美术)硕士近年就业数据显示,在辽宁省基础教育系统内,该专业毕业生占美术教师总数的27%,部分优秀校友已成为省级教学名师或美术特级教师。
五、报考建议与注意事项
考生需关注艺术类提前批录取规则,该专业近年文化课录取线稳定在350-420分区间(满分750分),专业课要求达到各省统考合格线。对于高考综合改革省份,报考时不设选考科目限制。建议具备以下特质者优先报考:
- 对美术教育有持续热情
- 具备基础绘画技能与美学感知力
- 有志于参与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等高水平创作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