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工程学院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是该校重点建设的学科之一,2019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并依托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中国语言文学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该专业以培养兼具人文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通过课程体系创新和教学资源整合,构建了涵盖文学理论、语言研究、创意写作等领域的多层次培养模式。学院注重学科交叉与产教融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平台和多元发展路径,成为理工科院校中特色鲜明的人文类专业。
培养方向与课程体系
专业设置分为师范与非师范两个方向。师范方向以培养中学语文教师为核心,课程涵盖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现当代文学等学科基础课程,同时强化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等教育实践类课程,旨在提升学生的教学设计与班级管理能力。非师范方向则聚焦文化创意与综合应用,增设创意写作、视频编辑与制作、新媒体创意与运营等现代技能课程,结合语言学概论、外国文学等理论课程,培养学生在文化传播、文案策划等领域的竞争力。
教学资源与实践平台
学院拥有应用文科综合实验室和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化博物馆,通过数字化教学与实物展陈结合,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沉浸式学习。依托江苏省社科普及基地和淮海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开展红色文化研学、非遗保护等实践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参与红色遗址调研并获“挑战杯”全国三等奖。此外,专业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实训基地,提供秘书实务、文化宣传等岗位实习机会,助力学生职业能力提升。
学术研究与学科成果
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教授、博士占比超过40%,近五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项(含重点2项),出版《中国红色文学作品十五讲》等省级重点教材,并在红色文学创作与研究领域形成特色,获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比例较高,近年在全国“创青春”大赛、高校秘书技能竞赛中斩获金奖、一等奖等荣誉,体现出学术与实践并重的培养成效。
就业前景与深造路径
毕业生就业方向多元:
- 师范类学生主要进入江苏省内外中学任教或进入基础教育研究机构;
- 非师范类学生可选择在机关事业单位从事文秘、宣传,或在文化创意企业担任策划、编辑等职务;
- 考研升学率持续提升,近年有学生考入南京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高校,部分校友通过选调生考试进入政府系统。
学院通过“红色文学特色课程群”和“五红”党建品牌建设,强化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毕业生在公务员考试、教师资格考试中展现出较强竞争力,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