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环境工程技术专业立足国家生态保护战略,以培养服务环保产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该专业自2002年设立以来,依托长三角地区环保产业需求,构建了“理论—实操—实习”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作为江苏省重点发展领域,专业紧密对接污水处理、大气治理、固废处置等生态治理核心场景,通过校企深度合作与科研创新,形成产教融合的办学特色。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能掌握污染治理技术,还能参与专利研发与生态调研项目,为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课程体系聚焦环保产业核心需求,形成多层次技能培养框架:
- 基础理论课程包含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污染控制工程等,强化学生对《环境工程技术基础》和《环境仪器分析技术》等学科的系统认知
- 专项技能模块涵盖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控制、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等实操课程,配备价值1000余万元的实训设备,包括环境工程实训室、仿真实训室等
- 职业认证衔接设置工业废水处理工、CAD绘图师等职业技能证书培训,实现“课证融通”的教学目标
实践资源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具体表现为:
- 校内拥有江苏省化学实验中心实训基地,实验室总面积达2000平方米,可开展水质检测、废气分析等30余项实验项目
- 校外与维尔利环保科技、常州排水管理处等20余家单位建立实训基地,通过顶岗实习参与污水处理厂运营、环境监理等真实项目
- 科研团队由1名教授、4名副教授和2名博士组成,近三年指导学生获省级双创大赛奖项,并开展“生态农村水资源调研”等社会服务项目
升学与就业形成双向发展通道:
- 学历提升与河海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建立专接本合作,毕业生可通过专升本获取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等本科文凭
- 就业方向覆盖环保全产业链,包括政府部门(环境监测站)、环保企业(污染治理设施运营)、工业企业(环境管理岗)三大领域,重点岗位如环境工程设计、清洁生产审核等,考取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后年薪可达20万以上
- 区域布局90%以上毕业生在南京、苏州、常州等长三角城市就业,入职光大环保、优联检测等头部企业比例持续增长
社会服务能力彰显专业价值:专业团队深度参与太湖流域综合治理,开展企业环保设施技术改造,近三年完成产学研合作项目10余项。学生社团打造的“香护暖人心”“爱国香水”等实践活动,通过水质检测科普、环保设备研发等形成社会影响力,相关成果获江苏省教育厅官方报道。这种“教学—科研—服务”的闭环模式,使专业成为区域环保产业发展的技术智库。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