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审计学专业自2017年开设本科以来,始终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依托新文科、新农科、新工科交叉融合的教学理念,形成了独特的育人模式。该专业通过校企共育和理实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审计实践能力与职业道德的双重塑造,近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成为学校的热门专业之一。
在培养目标上,该专业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学生不仅掌握审计学原理、财务审计等核心理论,还需熟悉会计准则、经济法规和现代审计技术。为适应乡村振兴战略需求,课程设置特别融入工程项目审计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等内容,培养学生在多元场景下的专业适应力。例如,计算机审计和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课程通过案例教学强化数字化审计能力。
课程体系以管理学和经济学为基础,构建了层次分明的知识模块:
- 财务会计模块:包括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夯实会计实务基础;
- 审计技术模块:涵盖财务审计、管理审计、计算机审计,强化现代审计工具应用;
- 跨学科模块:设置工程项目审计、土地资源管理等特色课程,拓宽农业工程领域审计视野。
实践教学采用"竞赛贯穿+校企联动"的培养路径:
- 通过全国大学生审计精英挑战赛等赛事提升实战能力;
- 与会计师事务所、评估机构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开展真实项目实训;
- 利用数字化语音实验室和审计仿真系统进行情景模拟教学。近三年学生团队在省级以上专业竞赛中获奖十余项,体现了教学成果转化成效。
就业方向呈现多元化特征,毕业生主要服务于:
- 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鉴证岗位
- 企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部门
- 政府机关的经济责任审计岗位
- 乡村振兴领域的涉农项目审计岗位部分毕业生进入海尔集团、山东高速等大型企业,从事风险控制和合规管理工作。值得关注的是,该专业双师型教师占比达72%,拥有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等资质的教师直接参与企业审计项目,将最新行业动态带入课堂。
教学资源方面,专业依托会计学院省级重点专业建设基础,配备6个数字化语音实验室和财务大数据分析平台。师资团队中既有深耕审计理论研究的学者,也有来自审计署济南特派办的实务专家,确保教学内容始终与行业前沿同步。近年新增的智能审计实验室引入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技术,助力学生掌握人工智能审计等新兴技能。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