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信阳学院文学院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核心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类)依托省级一流专业和省级重点学科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学术积淀,构建了"素质-知识-能力"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该专业以5000余名在校本科生为培养基数,通过教授团队领航的师资配置和双学位授予资格的创新机制,致力于打造具备教学能力与文化传播素养的复合型人才。近年来,毕业生年终去向落实率达95%的亮眼数据,印证了其在中原文科教育领域的标杆地位。
在课程体系设计上,专业采用"理论筑基+实践拓展"的双轨模式:
- 核心理论课程包含中国古代文学史、现代汉语、文学概论等主干学科,系统构建学生对中华文化脉络的认知框架
- 教育心理学与中学语文教学论等师范特色课程,强化教师职业素养培育
- 比较文学、应用写作等延展性课程,拓宽文化传播与跨学科视野
- 创新设置的课堂教学技能实训模块,通过说课稿写作、教案设计等实战训练,实现从理论到教学能力的转化。
实践教学体系形成"双课堂联动"的立体格局。第一课堂依托非线性编辑实验室和电视演播中心等省级实验平台,开展教学技能模拟训练;第二课堂通过馨雅·华艺话剧社、公文写作竞赛等品牌活动,将传统文化传承与新媒体技能深度融合。特别设立的考研方向自主阅读课程,采取导师制指导学生完成4本专业著作精读,为30%以上的深造率奠定基础。
在就业竞争力方面,专业构建了多元出口通道:
- 教师岗位:通过教师资格证认定,覆盖中小学语文教师、特岗教师等岗位
- 公职考试:针对性强化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所需文学素养
- 国际传播:依托南开大学留学生教师选拔基地资源,输送海外汉语教学人才
- 文化创意:借助省级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基地,培养文化宣传、出版编辑等复合型人才。
专业建设获得省级新文科教学实践基地和省级品牌专业双重认证,其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院长毛正天教授领衔的学术团队,包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级教学名师等高端人才,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重大课题,为专业发展注入持续动能。该专业正朝着建设硕士点的目标稳步推进,彰显其在中部地区师范教育领域的重要地位。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