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专业自2004年设立以来,已发展成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安徽省卓越教师人才培养单位,致力于培养“学得好、有专长,教得好、有发展”的生物学教育骨干人才。该专业以“举师范旗、走应用路、创特色牌”为发展思路,构建了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育体系。以下从师资力量、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学生发展等维度展开分析。
一、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科研协同发展
该专业拥有专任教师51人,其中教授13人、副高及以上职称占比58.8%,博士教师比例达82.35%。团队中包括:
-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
- 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
- 省级科研创新团队2个(如“安徽省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团队”)教师团队近三年主持教科研项目60余项,科研经费超1200万元,依托皖西南生物多样性研究与生态保护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推动学科交叉与创新。
二、课程体系突出能力导向,强化学科交叉
专业课程以生物科学核心课程为基础,覆盖植物学、动物学、分子生物学等主干学科,并设置生物科学教育和生物资源开发两大方向。课程建设亮点包括:
- 国家级一流课程《植物学》和教育部“拓金计划”示范课程
- 省级一流课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入选国家级评选
- 引入批判性教学和合作性学习模式,强调思辨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课程设计中融入化学、物理等跨学科内容,并通过学习科学理论指导学生优化学习方法。
三、实践教学体系贯通校内外,提升职业能力
专业构建了“校内-校外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具体流程为:
- 基础技能训练:实验室操作与微格教学
- 职业感知:中学课堂观摩与名师讲座
- 职业模拟: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如长三角大赛)
- 职业体验:顶岗支教与教育实习近三年,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等赛事中获国家级奖项60余项,发表论文20余篇,申请专利10余项。实践成果被教育部官网、《中国青年报》等媒体报道30余次。
四、学生发展路径多元,升学就业双优
专业毕业生教师资格证获取率和初次就业率均超90%,其中24%直接进入教育行业,30%以上学生升入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双一流”高校。职业发展特点包括:
- 教学能力突出:通过“三字一话”考核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
- 科研潜力显著:参与教师课题研究,服务地方生态建设
- 综合素质全面:在德智体美劳综合评价中表现优异
五、社会评价与专业认证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教学胜任力和职业适应性给予高度评价。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并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人才示范引领基地,形成“卓越化”“开放型”教师教育特色。其人才培养模式被列为安徽省综合改革试点,为同类院校提供示范经验。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