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公安职业学院作为安徽省唯一一所公安类高职院校,其安全保卫管理体系融合了专业教育与实践管理双重维度,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安全保障模式。学院不仅开设了安全保卫管理专业,培养专业化安保人才,更通过制度完善、技术赋能和实战演练,构建起覆盖校园安全、教学实训和社会服务的立体化防控网络。
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学院将安全保卫管理专业定位为培养掌握安保项目管理和社会治安秩序协管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该专业课程体系包含安保勤务组织实施、安全风险评估、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核心模块,依托《安全保卫实务》《安全防范技术应用》等课程,强化学生对智能安防系统、安保法律法规的实践应用能力。通过"见习+实习+实训"三合一培养模式,学生需在公安机关、企事业单位安保部门完成岗位实践,确保职业能力与行业需求无缝对接。
校园安全管理层面,学院建立了"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防控体系。具体措施包括:
- 校门智能管控:启用道闸系统管理教职工车辆,外来车辆需登记通行,配合人脸识别技术强化身份核验;
- 周界安全防护:沿校园围墙布设电子围栏报警装置,实现越界行为实时监测与快速响应;
- 网格化巡逻机制:保卫处实行分区责任制,24小时动态巡查结合视频监控系统,重点覆盖教学楼、宿舍区等要害部位;
- 消防隐患治理:每月联合消防维保单位开展设施检测,2025年更新学生餐厅灭火器103具,并建立微型消防站提升初期火情处置能力。
技术创新在安全管理中发挥关键作用。学院投入近50万元升级数字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实现重点区域覆盖率100%,并通过智能分析平台对异常行为进行预警。宿舍楼加装防护网和智能烟感装置,教学楼部署应急疏散动态指引系统,将传统安防升级为智慧防控。2024年开展的"天眼工程"使校园安全事件处置效率提升40%。
在应急处置能力建设上,学院形成"平战结合"训练体系:
- 常态化演练:每学期组织防暴恐、消防疏散等主题演练,2025年3月开展的防暴演练中,安保队伍实现2分钟内制服"持械闯入者";
- 专业化培训:定期邀请公安、消防部门开展防暴器材使用、心肺复苏术等专项培训,宿管员全员通过灭火器操作认证;
- 联防联控机制:与属地公安机关建立"警校联动工作站",对校园周边网吧、出租屋开展联合整治,2024年累计清除安全隐患27处。
该体系的社会成效显著,公安专业毕业生入警率连续五年超90%,安全保卫管理专业学生参与杭州G20峰会、上海进博会等重大活动安保工作达300余人次。学院连续三年获评"安徽省平安校园示范单位",其安全管理经验被多所高校借鉴推广,成为公安院校安全治理的标杆样本。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