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外国语学院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立足国际化视野,通过多维度培养模式打造“外语+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该专业设置软件服务外包、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等多个方向,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和跨国双校园机制,形成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教学体系,为学生提供多元发展路径。
在课程设置上,专业构建了“基础理论+实践应用+外语强化”的三维架构。主干学科涵盖电路原理、数字逻辑、数据结构等核心课程,同时引入日本京都情报大学院大学的8个前沿领域课程模块,如人工智能、数据科学和网络系统开发。实践教学环节包括:
- 电子工艺实习与硬件部件设计等基础实训
- 东软集团校内实训平台的项目实战
- 第四学年在IT企业完成的软件工程实践或海外本硕连读课程
培养模式创新体现在“3+1”校企协同机制和“专业+外语”跨学科融合。学生前三年在校完成计算机科学理论与日语/英语强化课程,第四年可选择:
- 挑战课程:赴日本修读硕士衔接课程,获得工学硕士学位
- 实战课程:进入东软等企业实习,参与真实项目开发。这种机制使毕业生同时掌握N2级日语能力和计算机系统维护管理技能,实现“文工兼修”的跨领域竞争力。
就业方向呈现多元化特征,覆盖软件开发、人工智能、跨国项目管理等领域。具体岗位包括:
- 高级网站设计师与ERP开发工程师
- 数据分析师及旅游IT系统架构师
- 对日贸易技术支持和IT动漫制作师。校企合作企业优先录用实习生,部分学生通过跨国双校园培养直接进入日本IT行业,起薪水平较传统岗位提升30%。
该专业的核心优势体现在三方面:首先,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引入科大讯飞智慧平台,强化前沿技术实操;其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实现产教深度融合,学生参与真实项目比例达85%;最后,日语辅修课程体系突破专业壁垒,使毕业生在对日软件开发、跨国项目协作中形成差异化竞争力。这种“外语筑基,技术赋能”的培养理念,精准对接智能时代对国际化IT人才的迫切需求。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