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政法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核心,依托省级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平台,构建起独具特色的育人体系。该校通过"三全育人"机制和"十大育人"工程,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法学专业深度融合,形成了"德法兼修"的人才培养模式。自2020年本科专业设立以来,已发展成为具有法学学士学位授予权的特色专业,2024年更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标志着学科建设迈上新台阶。
课程体系构建的三大支柱
- 理论根基课程群
涵盖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等核心课程,注重构建系统化的马克思主义知识体系。特别设置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必修课,将新时代法治理论融入课程体系,形成"1+10+X"的特色课程结构。 - 法学交叉课程模块
依托政法大学优势,开设法理学、宪法学、行政法学等法学课程,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法学"复合知识结构。这种设计使毕业生既能胜任传统思政工作,又具备处理法治领域实际问题的专业能力。 - 实践创新培养链
- 建立"双导师制":为每位学生配备学术导师和实务导师
- 打造"第二课堂特别节目"等文化育人品牌
- 组织红色研学实践覆盖河西走廊、延安等革命圣地
- 设置社会调查研究等实践课程占比达30%
师资力量与科研平台的双轮驱动
师资队伍呈现"金字塔结构":拥有12名教授、19名副教授组成的核心团队,其中49%具有博士学位,包含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特别设立"名师工作室"和"传帮带"机制,通过"三阶段培养法"(岗前培训、教学督导、学术帮扶)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
科研创新体系构建突出三个维度:
- 理论研究维度:设立7个校级研究中心,包括法治与文化研究中心
- 智库服务维度:运营甘肃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
- 学术交流维度:打造"丝路法学大讲堂"等品牌论坛
特色育人模式的创新实践
该校首创"三维立体式"培养方案:
- 价值引领层:通过校园法治文化墙、红色舞台剧《深根》等载体强化意识形态教育
- 能力锻造层:实施"1+N"成长计划(1个专业证书+N项技能认证)
- 实践转化层:与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等共建4个实践基地,年均组织2000人次参与法治宣传等社会实践
人才培养质量体现在三个关键指标:
- 考研率达25%,位居省内同类专业前列
- 基层就业比例超60%,覆盖新疆等西部地区
- 学生获"挑战杯"等省级以上奖项年均30余项
这种将红色基因、法治精神、实践育人有机融合的培养模式,使该专业毕业生既具备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又掌握法律实务技能,成为西部地区"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复合型人才。随着"大思政课"建设工程的深入推进,其"课程思政+专业思政+文化思政"的三维育人格局正持续释放人才培养效能。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