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为山西省重点师范类院校,其图书档案管理体系呈现出鲜明的专业化特征。通过开设图书档案管理专业、建立实训基地、完善管理制度等举措,该校在人才培养与档案服务领域形成独特优势。其管理模式既包含传统档案编目与修复技术,又融入数字化实践,体现了现代档案管理的发展方向。以下从专业建设、管理体系、学生培养三个维度展开具体分析。
在专业建设层面,该校于2024年将图书档案管理纳入文化艺术大类招生,专业代码为550407,学制三年。课程体系涵盖编目检索、数字化加工、文献保护修复等核心技能,培养目标明确指向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文史系专门设立图书档案管理专业实训室,与校图书馆形成联动培养机制。例如2024年启用的实训室配备完整档案处理设备,学生可参与图书编号、制度制定、消防配备等全流程操作。
管理体系的规范化体现在制度设计与流程管控两方面。该校制定《晋师学生档案管理条例》等文件,对档案材料的收集范围、归档标准作出明确规定。具体操作流程包含:
- 新生档案由班主任收集后移交教学系
- 系档案管理员按学号整理入袋
- 学生处统一保管在籍档案
- 毕业时通过政审介绍信完成转递。针对图书管理,图书馆建立严格入库流程:验收→登记→贴条形码→系统录入→分类上架,确保每册图书可追溯管理。
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该校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223级图书档案管理专业学生直接参与代书卡制作、登记表印制等实务工作,通过定岗实习积累操作经验。档案修复课程引入缩微复制技术教学,数字化加工模块涵盖数据库建设与信息检索系统应用。这种培养模式使毕业生具备档案整理、编研利用、数字化处理等复合能力,适应各类文化机构用人需求。
资源保障体系为专业发展提供支撑。校图书馆作为主要实训基地,与文史系建立业务协作机制,馆长定期指导实训方案设计。学费标准显示,该专业年收费4000元,高于早期教育等专业,资金投入保障了实训设备更新。档案管理室配备专职副研究馆员,形成校系两级管理架构,确保教学标准与行业规范接轨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