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大学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和“211工程”重点大学,其2022年新增的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融合了艺术学、管理学与航空服务学的跨学科特性,展现出鲜明的办学特色。该专业依托学校在民族地区教育资源的积累,结合民航行业发展需求,旨在培养兼具国际化视野与职业素养的高端服务人才,其学科建设与就业前景均体现较强的竞争力。
专业定位与课程体系
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以培养高层次综合应用型人才为核心目标,课程设置围绕民航服务全链条展开。基础理论课程包括《民航概论》《民航法律法规》《服务心理学》,而实践类课程则涵盖《形体训练》《客舱安全管理》《民航服务英语》等模块。值得注意的是,其课程体系不仅强化传统乘务技能,还引入客舱危机管理和应急处置训练,例如通过仿真模拟舱、CBT实训室等教学设施,提升学生在紧急场景下的应变能力。这种“理论+实训”的双轨模式,使毕业生能快速适应航空公司对安全服务与质量管理的要求。
人才培养特色
该专业注重复合型能力的塑造,要求学生具备三方面核心素养:
- 跨文化沟通能力:通过第二外语(日语/韩语)课程和国际化课程模块,强化语言应用能力;
- 职业形象管理:借助化妆及整体形象设计等课程,塑造符合民航标准的专业化形象;
- 综合管理能力:在《航空运营管理》《消费者行为学》等课程中融入服务流程优化与客户关系管理内容。此外,延边大学与民航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将行业标准嵌入教学,例如采用民航乘务员五级认证体系对标核心课程,确保培养规格与岗位需求无缝衔接。
就业竞争力与行业认可
从就业方向看,该专业毕业生可进入航空公司、机场集团、高铁运输系统等领域,从事空中乘务、地勤服务、VIP接待等工作。数据显示,延边大学的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在2024年软科排名中位列全国第5名,评级达到A级,超过中国民航大学等传统强校。这一成绩得益于其突出的学科建设:校内建有飞机模型展厅、在线学习中心等实训基地,同时依托延边地区的地缘优势,与东北亚区域航空枢纽形成人才输送合作,部分学生可参与国际航线服务项目。
学科支撑与发展前景
作为艺术学学士学位授予点,该专业在延边大学的学科布局中占据重要地位。其所在的旅游学院航空服务与管理系拥有16名专兼职教师,其中包含多名具有博士学位的航空服务领域专家,教研团队在客舱服务标准化、跨文化服务礼仪等方向产出多项研究成果。随着民航业对“智慧服务”需求的升级,专业未来计划增设航空大数据分析、智能客服系统设计等前沿课程,进一步强化学生在数字化时代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