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自1999年设立以来,依托母体高校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学科优势,形成了以"智能硬件"为核心的专业特色。作为浙江省一流本科专业,该专业构建了"211"课程体系(即2门数学基础课、1门物理基础课、1门专业导论课),并通过与电子科技大学的"121"联合培养项目实现教学资源共享。2021届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9.1%,就业质量在浙江省独立学院中位居前列。
一、多维度培养体系
该专业采用"基础+方向"的模块化培养模式,设置集成电路设计和智能硬件两大方向。前者聚焦芯片设计、仿真与测试技术,后者侧重物联网终端开发与智能系统集成。培养过程强调理论与实践融合,构建了覆盖全学段的"课程实验—学科竞赛—企业实训"三级实践体系。特别设立创新创业实验室和竞赛班,配备专职导师团队,近五年在智能车竞赛中获国家级奖项10余项,电子设计竞赛省级奖项40余项。
二、课程体系架构
专业课程设置体现宽口径、强实践的特点:
- 基础理论模块:包含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电磁波等核心课程
- 专业技术模块:
- 集成电路方向:EDA技术与VHDL语言、数字集成电路设计
- 智能硬件方向:嵌入式系统、DSP芯片与智能化系统
- 实践创新模块:电子工艺实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贯穿四年,其中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采用项目式教学,要求完成FPGA开发板实操项目。
三、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专业构建了"四层次"实践教学体系:
- 基础实验:依托省级电子信息实验示范中心的4300余台设备
- 综合实训:与利尔达、大华等20家企业共建产教融合基地
- 学科竞赛:年均投入专项经费超50万元支持学生参与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 创新创业:2015年建立的杭电-微芯科技创新孵化器累计孵化项目32项,获"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称号。近五年指导学生获智能车竞赛全国特等奖4项,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25%。
四、升学与就业前景
专业毕业生呈现"三高"特点:
- 高质量就业:35%进入华为、海康威视等头部企业,从事芯片设计工程师、嵌入式开发工程师等岗位
- 高升学率:2022届考研录取率达21%,多人进入浙江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深造
- 高起薪水平:据校方统计,2024届毕业生平均起薪达8500元/月,高于浙江省本科平均薪资32%特别设立的成电联合培养项目,选拔优秀学生赴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学习两年,实现本硕衔接培养,该项目学生保研率达40%。
五、师资与平台支撑
专业拥有博士占比63%的师资团队,其中30%教师具备企业研发经验。建有7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包括射频电路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师团队近五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项,发表SCI论文80余篇,获浙江省技术发明奖等科研奖励。独创的导师组制实现"思想引导+学业辅导+竞赛指导+就业疏导"四维育人,每位导师年均指导学生竞赛获奖2项以上。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