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环境工程技术专业自2002年开办以来,始终围绕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战略定位,依托理论与实践并重、技术与管理融合的培养模式,成为学院重点建设专业。该专业以清洁生产和污染治理为核心,构建了涵盖环境监测、工程设计、设施运营等领域的教学体系,并通过“专升本”和“套读本科”机制拓宽学生学历提升通道。完善的资助体系(奖、勤、助、减、贷)和稳定的就业前景,使其成为培养环保一线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
在培养方向上,专业以服务环境监测与治理领域为宗旨,重点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熟练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课程设计突出环境监测与分析、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环保项目管理三大核心能力,强调实践导向的教学理念。例如,学生需掌握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等核心课程,并通过化学分析实训室、工业分析仿真实训等实践环节强化技能。这种“工学结合”模式,使学生能够快速适应环保工程设计、污染治理设备操作等一线岗位需求。
专业课程体系兼顾技术深度与行业适应性,形成以下特色:
- 核心理论课程:包括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微生物学、环境影响评价等,夯实污染防控理论基础;
- 实践技能模块:依托中央财政支持的化工原理实训室、环境监测实训室等7类专业化实践场所,开展设备操作、工艺设计等实训;
- 技术拓展方向:融入环保设备应用、清洁生产原理等前沿内容,对接“双碳”目标下的新兴需求。
师资团队是专业建设的核心保障,现有专任教师16人,其中副教授及以上职称占比62.5%,“双师”素质教师达50%。团队包含攀枝花市优秀教师、鞍钢劳动模范等行业专家,近五年累计完成30余项国家及省市级科研项目,指导学生竞赛获奖超30人次。这种兼具教学能力与产业经验的师资结构,有效支撑了产学研协同育人目标的实现。
就业前景方面,毕业生主要服务于生态环境局、环境监测站及大型国企,从事污染治理设施运维、环境工程设计等工作。随着国家环保政策强化和“双碳”战略推进,环保行业年均新增岗位需求超10万个,该专业近三年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部分毕业生入职起薪达5000-7000元,并可通过考取环境影响评价师、注册环保工程师等证书提升职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