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首个获批的金融审计本科专业,南京审计大学于2023年正式启动该专业的首届招生。这个依托金融学和审计学双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的交叉学科,通过OBE教育理念构建起"通识教育+学科专业+实践创新"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其核心目标在于培养具备金融风险识别能力、审计监督技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这恰恰回应了数字经济时代对新型经济监督人才的迫切需求。
从课程架构来看,专业构建了独特的"5+X"课程矩阵。基础模块包含证券投资学、金融风险管理等五门必修课,拓展模块则设置金融大数据审计、计算机审计等前沿课程。值得关注的是,该专业在传统金融课程体系中创造性融入政府审计学和舞弊审计等特色内容,并配备Python、R语言等数字化工具课程。这种课程设计既保留了金融学科的系统性,又通过审计视角强化了金融活动的监督维度,更借助信息技术实现审计手段的现代化升级。
师资团队呈现出"学术+实务"的双重优势。专业带头人曹源芳教授领衔的教学团队中,80%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多人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特别设立的金融审计研究所和金融工程省级重点实验室,为师生提供了接触区块链金融、智能审计系统等前沿技术的科研平台。通过与审计署、银保监会等机构建立的政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学生可参与真实金融审计项目,实现理论到实践的转化。
在培养路径创新方面,专业实施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和研讨式教学模式。从大一开始,学生就需要在导师指导下完成大创项目设计,并通过暑期社会实践接触金融机构审计实务。特别设置的劳动与社会实践模块,要求学生在审计机关或金融机构完成累计不低于6个月的实习。这种培养模式使首届毕业生在国家审计机关录用率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签约率等关键指标上表现突出。
面向未来发展,该专业正积极推进"审计+"学科交叉计划。通过与法国SKEMA商学院合作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引入人工智能导论、国际审计准则比较等国际化课程。这种将金融科技与国际审计规则相融合的探索,使得学生既能掌握RPA审计机器人等工具应用,又具备参与跨境金融监管的视野与能力。可以预见,这种"底色+特色+亮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将持续引领金融审计领域的高等教育改革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