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师范大学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作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戏剧与影视学领域形成了独特的培养体系。该专业立足辽宁、辐射全国,通过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创新,构建起以“产学研用一体化”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兼具艺术素养与社会责任感的复合型传媒人才。其专业特色和教学成果在多项国家级赛事和学科评估中得到充分验证,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培养方向上,该专业注重“分层次教育”与“分方向发展”的双轨并行模式。通过项目驱动教学和工作室架构,学生可系统掌握从影视策划、剧本创作到后期制作的全流程技能。培养方案特别强调媒介融合创意思维与视听表达能力的双重提升,使毕业生既能胜任传统广电机构的编导工作,也能适应新媒体时代短视频创作、融媒体产品研发等新兴领域需求。
课程体系设置凸显三大特色模块:
- 创意基础模块:包含影视传播学、视听语言、编剧技巧等理论课程
- 技术实践模块:涵盖无人机拍摄、电视导播、非线性编辑等实操训练
- 行业前沿模块:引入新媒体传播、影视IP开发等创新课程这种“理论-技术-应用”的三维架构,配合省级一流课程群建设,有效实现了知识体系与行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实践教学环节构建了“四级进阶”培养链:
- 基础实训:依托摄影棚、录音室等校内实验室
- 项目实践:参与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省级电视台合作项目
- 赛事锤炼:组织学生参加乌镇戏剧节、微电影盛典等专业赛事
- 产业对接:通过辽宁广播电视台等合作单位开展顶岗实习近年来,学生作品在中国大学生电视节、国际大学生微电影盛典等平台斩获多项大奖,11部纪录片登陆央视播出,印证了实践教学成效。
师资团队由教授占比27%的学术梯队和双师型教师占比81%的行业专家共同组成。团队成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4项,其中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成果直接转化为教学案例。独特的“行业导师驻校制”邀请国家一级摄影师、导演参与课堂教学,确保教学内容始终紧跟传媒技术革新。教学团队荣获辽宁省本科教学成果一等奖,开发的全国艺术硕士在线示范课程成为专业标杆。
该专业在2023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位列全国第42名,获评“中国区域一流专业”。毕业生就业呈现多元化特征:约35%进入省级广电媒体,28%任职新媒体内容总监,15%考取公务员从事宣传工作,另有部分学生创办影视工作室或攻读艺术学硕士学位。随着5G超高清视频和元宇宙虚拟制片技术的发展,专业适时增设智能媒体创作方向,持续巩固其在东北地区传媒教育领域的领先地位。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