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安徽省省级一流专业,合肥师范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以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扎实、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的新时代人才为核心目标。该专业依托政治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交叉优势,构建了覆盖中学政治教学、理论研究、党政实务的立体化培养体系。通过本科生导师制和"思责守正"育人品牌,强化理论与实践结合,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考研率、考编率均位居全校前列。其培养模式体现出三大特色:
一、课程体系:理论深耕与教学能力双轨并行
专业课程设置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核心,融合人文社会科学多元学科。主干课程包括政治学、社会学、伦理学、法学概论、市场经济学等,同时设置中学政治课教学法等师范类课程。特别注重批判性思维和独立研究能力培养,通过中国哲学史、西方政治思想史等课程强化历史纵深视野。这种设计既夯实学生的学科知识基础,又通过教育心理学、班级管理等课程提升师范技能,实现"学科+师范"双维能力的融合。
二、教学创新:"一课四备"与"一课多师"协同发力
为破解思政课针对性不足的难题,学院首创"一课四备"教学改革:
- 个人备课:教师独立完成教材研读与教学设计
- 教研室集中备课:跨学科教师集体研讨优化方案
- 听评课备课:通过课堂观察动态调整教学策略
- 全体教师备课:分享教学经验形成标准化范式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中推行"一课多师"模式,由哲学、法学、历史学背景教师联合授课。例如讲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专题时,法学教师解析法治理念,哲学教师阐释革命内涵,实现多学科视角融合。该创新模式被《安徽青年报》专题报道,有效提升了课堂到课率和抬头率。
三、实践育人:"思责守正"品牌驱动多元发展
学院构建"校内实训+校外实践"双循环体系:
- 校内:定期举办大学生讲思政课竞赛、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论坛,2019级陈玉钊获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
- 校外:与合肥盈科等企业共建实习基地,组织学生参与孔子学院汉语志愿者项目,强化职业素养
近三年毕业生去向呈现"5:4:1"结构:50%成为中学政治教师,40%考取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法学等专业研究生,10%进入党政机关或国企。学霸寝室全员考研上岸等典型案例,印证了培养成效的显著性。
四、制度保障:顶层设计护航质量提升
校党委出台《思想政治理论课"提质增效"行动方案》等文件,建立院领导授课听课制度。党委书记徐成钢、院长方东玲常态化参与集体备课、教学评议,推动形成"党委统抓—教师主攻—学生参与"协同机制。通过思政课与专业教育融合,例如为师范生定制结构化授课模式,将专业学习融入课程评价,实现"思政引领专业,专业反哺思政"的良性互动。
从"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到新文科建设,合肥师范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通过课程体系革新、教学模式突破、实践平台拓展、制度创新保障四维联动,探索出一条师范性、学术性、实践性相统一的人才培养路径。其连续三年保持95%以上就业率,毕业生在基础教育与党政机关领域的突出表现,彰显了新时代思政人才培养的"合师方案"的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