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业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始于1988年的专科教育,1996年升格为本科,2012年获批国际贸易学二级硕士点,是该校经管类学科中历史最悠久的专业之一。该专业以国际化、本土化与行业特色融合为发展主线,依托长三角区域经济优势,结合钢铁产业贸易特色,形成了独特的办学模式。教师团队中既有深耕学术的教授学者,也有具备海外留学或访学经历的国际化师资,近五年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4项、省部级课题30余项,多项成果获省市领导批示。
一、培养体系凸显"经工交叉"特色
课程设置强调"强语言、精专业、通规则"的培养路径:
- 双语/全英教学覆盖近70%专业核心课程,包括省级精品课程《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和《国际金融学》
- 构建"基础理论+实务操作+行业认知"三层次课程群,开设《钢铁贸易实务》《跨境电子商务》等特色课程
- 实施"本硕贯通"培养,与韩国昌原大学等建立互派留学生机制,2014年起招收本硕层次国际留学生
二、科研创新聚焦开放型经济前沿
科研方向紧密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形成三大研究领域:
- 贸易摩擦预警机制:依托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建立区域性贸易壁垒数据库
- 钢铁产业国际化:开展铁矿石定价权、绿色贸易壁垒等研究,服务宝武集团等龙头企业
- 数字贸易规则: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探索跨境电商监管创新模式近五年在《国际贸易问题》《国际金融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CSSCI收录40篇,出版省级规划教材4部。
三、就业发展呈现"多元上升"通道
就业质量报告显示:
- 应届就业率持续保持90%以上,约1/3毕业生进入钢铁产业链相关企业
- 境外深造院校涵盖新二、港三、英国G5等世界百强高校,境内升学集中于两财一贸、C9联盟等名校
- 创业领域集中在钢铁电商平台(如找钢网)、跨境供应链服务等新兴业态典型就业单位包括中国五矿、字节跳动国际版TikTok、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等,部分毕业生5年内晋升至跨国公司区域经理岗位。
该专业通过"校企双导师制"和国家级大创项目培育实践能力,近五年指导学生获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项60余项。值得关注的是,其钢铁贸易人才培养标准已被纳入中国金属学会行业认证体系,凸显行业标杆地位。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