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山东省较早布局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高校,泰山学院依托网络空间安全山东省院士工作站和山东云天网络空间安全产业学院,构建起集教学、科研、实战于一体的育人体系。该专业自2022年获批招生以来,通过"新工科建设理念"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双轮驱动,形成了以红客精神为核心、以实战能力培养为特色的育人模式,现有在校生109人,建有网络攻防靶场实验室等3个专业实验室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其发展路径为同类院校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样本。
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该专业构建了"三讲文化"(讲政治、讲安全、讲奉献)引领的课程体系,通过双师授课制和导师制培养实现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课程设置涵盖密码学、系统安全、网络安全、应用及数据安全四大模块,特别强化密码技术与网络安全与数字取证两个方向,开设《云计算和大数据安全》《Web安全》等前沿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以赛代练"机制,依托CTF竞赛平台组织学生参与国家级赛事,近三年获得"互联网+"省赛银奖等标志性成果。
校企合作方面,学院与山东云天安全技术有限公司共建的产业学院形成"产学研创"四位一体合作范式。双方联合开设的网络空间安全创新班已举办三届,采用"1学年周期培养"模式,企业派驻8名工程师参与8门实战课程开发,学生在真实攻防环境中掌握渗透测试、漏洞挖掘等技术。这种合作模式使毕业生入职奇安信、360等头部企业的比例显著提升,部分学生已成长为安全架构师和渗透测试工程师。
实践教学体系突出"虚实结合"特色,构建了覆盖基础实验、专项实训、综合演练的三级训练平台。学生需完成网络攻防靶场模拟、昊天工控蜜罐系统操作等实训项目,在超融合探针等设备上开展真实环境下的安全防护演练。实验室配备140余个学习工位和48个云桌面办公设备,支持多人协同开展CTF竞赛备战,这种配置在省内高校中处于领先水平。
就业生态呈现多元化特征,毕业生在政企两端均展现较强竞争力。约35%进入政府、军队、公安系统从事电子对抗与网络监管,45%任职于金融、通信、电商企业承担安全系统研发,另有20%选择攻读硕士研究生或进入科研院所。值得关注的是,该专业通过"职业能力认证体系"与用人单位需求对接,学生在校期间即可考取CISP、CISA等行业认证,这种"学历+资质"双认证模式使其在就业市场获得显著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