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科技学院的金融科技应用专业聚焦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面向行业需求培养兼具金融专业知识和信息技术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作为该校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的重点专科专业,其课程体系以互联网金融、区块链技术、大数据分析为核心,构建了“理论+实践+创新”的三维培养模式。随着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加速,该专业通过校企合作和国际交流等路径,助力学生掌握前沿技术工具与行业动态。
一、专业定位与课程体系
该专业以“金融+科技”跨学科融合为特色,课程设置涵盖金融学基础、Python编程、MySQL数据库开发等核心模块。例如:
- 技术类课程:通过《区块链金融应用》《人工智能概论》等课程,培养分布式账本、智能合约等技术的实操能力;
- 金融实务课程:在《金融科技合规实务》《金融产品设计与运营》中融入真实企业案例,强化风险管控与产品创新能力;
- 实训项目:设置1+X金融大数据处理认证、金融科技综合技能平台等实践环节,模拟跨境保理、智能投顾等场景操作。
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专业采用“五维一体”交叉培养体系,围绕知识结构、能力素质、培养方向等维度展开:
- 产教融合:与银雁科技、泰盈科技等企业共建教学项目,引入信用卡营销策划、供应链金融系统开发等真实案例;
- 双证培养:学生可考取金融大数据处理职业技能证书、基金从业资格证,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衔接;
- 国际化路径:依托学校本硕直通计划,衔接英国、澳大利亚等高校的金融科技硕士课程,提供海外实训基地和语言奖学金支持。
三、就业前景与行业适配
根据培养方案,毕业生可在银行科技部门、金融科技公司、互联网金融平台等从事三类岗位:
- 技术运维岗:负责金融信息系统开发、区块链节点维护等技术支撑工作;
- 数据分析岗:运用Python、Tableau等工具进行客户画像建模、信用风险评估;
- 产品运营岗:参与智能投顾产品设计、数字支付解决方案策划等。行业数据显示,金融科技人才需求年增长率达23%,特别是在智能风控和监管科技领域存在较大缺口,这与专业设置的《金融风险评估与管理》等课程形成精准对接。
四、办学特色与资源优势
专业建设凸显三大优势:
- 师资配置:组建由中国人民大学博士、企业高管构成的“双师型”团队,京东金融前产品总监等业界专家参与课程设计;
- 实验平台:配备区块链金融实训系统、互联网金融模拟平台,支持学生进行数字货币交易仿真、众筹项目运营推演;
- 区域联动:作为宁夏产教融合示范专业,与本地金融机构共建实习基地,服务西部能源金融数字化升级。
该专业通过动态调整课程模块(如新增运动训练相关金融产品设计方向),持续响应行业变革。对于2025级考生,建议关注宁夏教育考试院4月中旬公布的高职对口招生计划,结合个人职业规划选择专升本升硕等发展路径,把握金融科技领域的历史性机遇。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