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工程学院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响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设立的本科专业,自2017年招生以来,始终以培养跨学科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核心目标。该专业依托学校在电力、机械等领域的行业背景,聚焦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储能技术等方向,通过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深度融合,致力于解决新能源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为“双碳”战略输送具备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人才。
在培养方向上,该专业强调“工程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双重塑造。学生需掌握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等基础理论,同时深入学习太阳能转换原理与技术、储能原理、分布式能源系统设计等核心课程。课程体系覆盖能源转换、设备控制、智能电网等全链条知识,例如光伏逆变器设计、锂电池热管理、船舶清洁能源技术等特色内容,体现了与船舶新能源、电力电子等领域的交叉融合。这种设计使学生既能应对传统能源改造需求,又能适应新能源产业技术迭代。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了“基础实践—工程认知—综合实践—创新实践”四层进阶模式。必修环节包括金工实习、新能源仿真实训、三门主干课程设计,结合2000平米实验室和5个实训基地的资源,强化动手能力。课外则通过大学生科研助理制度、创新创业竞赛等平台,推动科研成果向工程应用转化。例如,学生可参与江苏省科技厅产业前瞻基金项目或国防重点型号攻关课题,在真实项目中提升系统设计与优化能力。
就业方向呈现多元化特征,毕业生可进入新能源设备制造、电力公司、科研院所等领域,从事工程设计、检测维护、生产管理等工作。专业特别注重与船舶行业的结合,培养掌握LNG燃料船舶技术、船舶电力推进系统的专门人才,填补绿色航运领域的技术缺口。此外,100%博士师资团队和1:1理论实践课时配比,为学生提供了扎实的学术支撑与职业竞争力。
该专业的特色在于“产学研协同”与“全过程育人”机制。一方面,课程内容紧跟智能微电网控制、氢能利用等前沿技术,引入国防预研基金、企业委托项目等横向课题资源;另一方面,通过学业导师制实现分阶段精准指导——大一规划学业、大二衔接职业、大三备战考研、大四对接就业,形成“学术—产业—生涯”的闭环培养生态。这种模式使学生在掌握新能源有效转化利用技术的同时,具备自主学习和适应社会发展的长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