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作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唯一开设该专业的高校,自2022年首次招生以来,依托部校共建的新闻传播学院平台,形成了独特的培养体系。该专业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统领,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致力于培养适应全媒体时代的复合型语言传播人才。在学科定位上,它归属于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融合了新闻传播学、中国语言文学等交叉学科资源,构建了涵盖基础理论、专业技能与创新能力的课程框架。
一、专业建设与师资力量
宁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新闻学),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提供了学科支撑。学院与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顶尖院校建立合作,共享师资与学术资源。专业教师团队中,既有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的博士,也有具备媒体从业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形成了“学界+业界”的双导师制培养模式。此外,学院聘请了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单波等学界领军人物担任“贺兰山学者”,提升教学深度。
二、课程体系与核心能力
专业课程以播音主持为核心,突出“一专多能”培养路径:
- 基础课程:包括普通话语音与发声、播音创作基础、新闻采访与写作,夯实语言表达与新闻素养;
- 高阶技能课程:如节目主持艺术、新闻现场报道与口语传播、影视配音,强化实践应用能力;
- 全媒体拓展课程:设置非线性编辑实践、融媒体节目制作,适应新媒体技术发展需求。
课程设计中强调“厚基础、宽口径”,要求学生掌握采编播一体化技能,能够胜任广播电视、网络直播、政务宣传等多场景语言传播工作。
三、实践平台与就业前景
学院投资近2000万元建设融媒体实验中心,配备新闻演播室、虚拟化多媒体实验室等设施,覆盖从内容制作到传播的全流程实训。实践教学体系包括:
- 校内实训:通过校园广播台、短视频创作工作坊完成项目制训练;
- 业界合作:与宁夏广播电视台、银川新闻传媒集团等30余家机构共建实习基地,提供真实岗位锻炼机会;
- 竞赛与创新:组织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国家级学科竞赛,近三年成果转化率显著提升。
毕业生主要流向广播电视机构(占比约40%)、新媒体平台(30%)、企事业单位宣传部门(20%),部分学生进入中国传媒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深造。数据显示,2024届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2%以上,体现出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四、招生要求与培养方向
专业面向宁夏、河北、山东等8省招收艺术类考生,采用“文化课+校考”录取模式,校考科目涵盖即兴评述、新闻播报等核心能力测试。培养方向分为:
- 新闻播音:侧重时政报道与评论能力;
- 节目主持:聚焦综艺、社教类节目策划;
- 融媒传播:培养短视频制作、直播运营等新兴领域人才。
这一多元化的培养路径,使学生在掌握传统媒体技能的同时,能够快速适应5G时代的传播生态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