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船舶职业学院的船舶动力工程技术专业作为国家海洋强国战略重点支持领域,凭借深厚的行业积淀与鲜明的办学特色,已成为装备制造大类中的热门选择。该专业自1959年创立以来,已培养近万名专业技术人才,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7%以上,合作企业涵盖渤海船舶重工、大连船舶重工等龙头企业。其培养体系深度融合产业需求,形成了"生产过程导向、学做一体"的育人模式,既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构建,更强调实践能力的精准锻造。
行业定位与专业优势
该专业立足《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聚焦船舶动力装置设计、安装调试与维修维护领域。作为辽宁省示范专业和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专业,拥有国防科技工业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及3000平方米专项实训场地。专业团队获评辽宁省优秀教学团队,配备教授4人、远洋轮机长3人等高层次师资,并开发《船舶动力装置安装》《船舶柴油机使用与维护》等7门省级精品在线课程。
人才培养与教学模式
专业推行"多证制"培养体系,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书时同步获得钳工、管工等职业资格证书。培养方案突出三大特色:
- 产教深度融合:与20余家船舶企业建立"厂校双元"实践体系,实施真实项目驱动的模块化教学
- 能力递进设计:构建"基础技能→专项能力→综合应用"三阶实训体系,依托智能化机舱实训中心、船舶轴系装调实训室等先进设施强化实操
- 国际标准对接:课程设置涵盖《轮机英语阅读与对话》《船舶修造资源管理》等国际化内容,培养符合IMO公约标准的复合型人才。
核心课程与技术能力
专业课程体系以船舶动力系统全生命周期为主线,重点包含:
- 动力装置模块:《船舶柴油机使用与维护》《船舶辅机安装与调试》培养主机与辅机系统装调能力
- 生产工艺模块:《船舶管系放样与生产》《船舶动力装置安装工艺》强化管路设计与装配技能
- 质量管控模块:《轮机修造规范与检验》《船机检修技术》建立标准化作业意识。通过"理论讲授+虚拟仿真+真机操作"三位一体教学,使学生掌握CAD/CAM数字化设计、轴系对中检测等关键技术。
就业方向与职业发展
毕业生主要面向船舶修造、海洋工程装备、动力设备制造三大领域,承担四大岗位群工作:
- 生产实施类:船舶动力装置装配调试员、轮机钳工(月薪5500-8500元)
- 技术管理类:船舶管系生产设计员、建造生产管理员(3-5年晋升主管)
- 质量保障类:轮机质检员、船东代表(持证人员薪资上浮30%)
- 运维服务类:船舶机电设备维修工程师、海外项目技术指导。数据显示,70%毕业生进入中国船舶集团等大型国企,部分优秀人才通过专转本考入江苏科技大学等高校继续深造。
实践资源与创新能力
专业构建了"虚实结合、内外互补"的实践平台:
- 校内配备中央财政支持的船舶工程实训基地、船舶智能化机舱实训中心
- 校外拓展渤海船舶重工等12个产教融合基地,实施"企业导师+校内教师"双指导制
- 创新实践成果显著,近五年学生获省级以上技能竞赛奖项40余项,取得专利授权23件。这种"做中学、创中练"的培养模式,使毕业生岗位适应期缩短至1-2个月,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5%以上。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