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作为该校历史最悠久的骨干学科之一,自1980年开办以来已形成机电结合、强弱电结合、软硬件结合的鲜明特色。该专业不仅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更于2019年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志着其人才培养质量达到国际实质等效标准。依托电子信息行业背景,专业聚焦现代制造业需求,构建了覆盖机械设计、制造工艺、自动化控制、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知识体系,培养出大批在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具有行业声誉的工程技术人才。
学科体系与培养目标
专业以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为支撑,构建了"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的培养框架。培养目标明确指向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要求毕业生掌握数学建模、机械原理、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等核心能力。通过"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学生在掌握机械系统设计、精密制造技术、智能装备开发等专业技能的同时,还需具备团队协作、国际视野、创新意识等综合素质。
课程体系与教学特色
课程设置形成"基础理论+专业模块+实践创新"的三层架构:
- 基础理论层:包含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图学等支撑性课程
- 专业核心层:涵盖机械设计基础、液压与气压传动、数控技术等核心技术
- 创新实践层:设置机电控制系统实践、智能装备专题训练等特色环节
特别突出计算机辅助工程(CAE/CAD/CAM)技术贯穿整个课程体系,在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学生可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完成从产品设计到生产线的全流程模拟。
实践平台与科研支撑
专业拥有国家级机电综合工程训练中心和广西制造系统与先进制造技术实验室两大核心平台,配备五轴联动加工中心、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等先进设备。与26家知名企业共建的校外实践基地形成"产学研用"协同育人网络,学生在华为、上汽通用五菱等企业可参与真实工程项目。近三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省部级科研课题23项,科研成果直接转化为精密电子封装设备开发等教学案例。
师资力量与培养成效
44人专职教师团队中正高职称11人、博士33人,双师型教师占比超50%。教授团队在微电子制造、智能检测等领域形成研究特色,近年指导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特等奖等国家级奖项27项。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连续十年超95%,在广汽集团、大疆创新等企业的技术岗位任职比例达63%,起薪水平较广西同类专业高出28%。
这种"电子信息+机械工程"的交叉培养模式,使毕业生既掌握传统机械设计制造技术,又具备智能装备开发、工业物联网集成等新兴领域竞争力。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推进,该专业在精密电子制造、新能源汽车装备等方向的发展潜力持续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