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医学院的中医学专业作为该校重点建设学科,展现了深厚的学科积淀与创新活力。该专业自2024年起在山西省第一批本科B类批次招生,与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共同构成学校一本批次招生体系,标志着其学科地位与培养质量的显著提升。作为山西省最早开展中医学本科教育的院校之一,学校依托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资质,构建了贯通本硕的人才培养通道。在课程建设中,教师团队将《伤寒论》经典理论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通过案例教学展现中医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等重大贡献,形成"专业+人文"的双维育人模式。
从学科布局看,中医学专业隶属于康复医学系,与康复治疗学、运动康复等专业形成互补优势。其核心课程体系包含:
- 经典理论模块:以《黄帝内经》《伤寒论》为核心,强化古籍研读能力
- 临床技能模块:依托5所直属附属医院开展床旁教学
- 现代医学模块:整合分子生物学、循证医学等前沿内容
- 思政实践模块:通过"张仲景医德讲堂"等载体传承扶危济困的人文精神
在教学创新方面,该专业率先建立中医经典教研室,开发出"经典案例-临床实训-科研反哺"的三阶教学模式。教师团队在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赛中,以20世纪五十年代中医治疗乙脑的经典案例为蓝本,创新运用虚拟仿真、情境再现等教学手段,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这种将中医文化自信融入专业教育的实践,使学生在掌握脉诊、方剂等传统技能的同时,深化对大医精诚职业理念的认知。
临床实践体系构建呈现三大特色:
- 多院区联动:与长治市中医研究所附属医院建立深度合作,共享国医堂、制剂室等特色资源
- 师承教育:实施"院校教育+名医带徒"双轨制,聘请附属医院专家担任临床导师
- 科研转化:依托消化道肿瘤综合防治学科群,开展经方现代化研究
作为山西省服务产业创新学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学专业近五年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453项,在经方抗肿瘤机制、针灸神经调控等领域取得突破。学生可参与"1331工程"重点创新团队的课题研究,接触SCI收录论文近千篇的学术成果,培养科研创新能力。这种"临床-科研-教学"的良性循环,使毕业生在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考研升学率等关键指标上持续领先。
人才培养目标紧扣基层医疗需求,通过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计划,为县域医疗机构输送具备全科思维的中医人才。学校与8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共建实践基地,强化学生处理常见病、多发病的实战能力。在2024年新生培养方案中,特别增设中医疫病防治课程模块,响应国家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要求。这种"厚基础、强实践、重人文"的培养模式,使毕业生成为兼具专业技能与社会责任感的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