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的美术学专业以培养具备多元艺术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通过系统化的课程体系与实践平台建设,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该专业下设中国画方向与油画方向,既注重传统绘画技法的传承,又强调现代艺术思维的拓展。依托母体院校南京师范大学的学术资源,结合独立学院的应用型定位,美术学专业在师资力量、课程创新、就业通道等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
在培养方向与课程设置方面,美术学专业采用“双轨并行”模式。中国画方向开设中国画材料与技法、花鸟画、山水画等核心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对传统水墨语言的掌握;油画方向则以油画材料与技法、色彩表现语言等课程为核心,强化西方绘画体系的造型能力。两个方向均设置美术教育课程设计与实践模块,通过书法、插画与绘本等跨媒介课程,拓展学生的艺术表现维度。这种课程架构既保证了专业深度,又通过大美术文化观念的渗透,培养学生对中外美术历史与理论的系统性认知。
专业教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的双向融合,构建起“临摹-写生-创作”的递进式训练体系:
- 基础技法训练:通过工笔重彩、水墨写意(中国画方向)或人物风景写生(油画方向)夯实造型基础
- 主题创作实践:围绕社会热点与文化命题开展主题性创作,如乡村振兴题材、城市文化记忆等
- 艺术衍生能力培养:设置美术品市场鉴定、艺术品国际交流等实务课程,提升学生职业竞争力
- 教育实践模块:在中小学及社会培训机构开展教学实习,强化美术课程标准与教材研读能力。
实践平台与职业发展方面,专业依托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师团队,搭建起多维度的艺术实践生态。校内博艺楼展厅定期举办师生作品展,优秀作品可参与丹阳地区校地融合项目;校外与美术馆、文化宣传部门建立合作,开展公共艺术策划、文化墙绘制等实务项目。就业数据显示,毕业生在中小学美术教育岗位占比约35%,文化企事业单位美术管理方向占28%,另有部分学生通过考研深造进入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为深化社会服务功能,学院开设中国画研修班、油画研修班等继续教育项目,形成“学历教育+社会培训”的双向赋能机制。这些研修班采用小班化教学模式,由资深专业教师指导完成主题性创作,结业作品在校园展厅公开展示。这种开放式的艺术教育生态,既为在校生提供观摩学习机会,也构建起连接艺术爱好者与专业教育的桥梁。
在专业建设成效上,美术学已形成三大特色优势:一是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交融创新,通过数字媒体技术介入传统绘画教学;二是校地协同育人机制,与丹阳地方政府合作开展城乡更新景观设计等项目;三是阶梯式能力认证体系,学生可通过作品参展、教师资格考证、文创产品开发等多渠道获得能力背书。这些特色使该专业在长三角地区应用型艺术人才培养领域形成显著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