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农业大学的产品设计专业立足艺术与科技的交叉领域,尤其在首饰设计方向形成显著特色。该专业自2013年开设以来,依托青岛作为中国饰品三大集散地的地域优势,打造出山东半岛唯一的首饰设计本科教育体系,将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融合,构建起涵盖设计创意、材料研究、商业转化的完整培养链条。专业通过"传统文化植入、时尚创意、科技赋能"三大发展理念,培养出大批能在珠宝首饰领域从事设计研发、鉴定评估、教学研究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办学资源与硬件支撑
• 全流程实验室集群:设有珠宝鉴定实验室、工艺全流程实验室及3D打印中心,配备价值百万的珠宝检测仪器与数控雕刻设备,支持从设计草图到成品铸造的完整实践
• 校企协同平台:与国家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周大福等20余家行业头部机构建立合作,开展"企业项目进课堂"教学模式,近三年完成首饰电商运营、非遗文创开发等12项商业转化项目
• 贯通式培养体系:与青岛经济职业学校共建"3+4"中本衔接培养通道,实现珠宝鉴定与营销专业人才的阶梯式输送
课程体系与教学创新
专业课程突出"双链融合"特征,既包含《首饰材料与基础工艺》《珠宝鉴定》等传统技艺课程,又设置《Rhino数字化建模》《智能首饰设计》等前沿课程。其中《商业首饰设计》作为省级一流课程,采用"理论讲授+工坊实操+商业策划"三阶教学法:
- 设计理论建构:通过案例分析掌握市场调研、消费者心理分析技巧
- 雕蜡铸造实训:在侯晓晔等教师指导下,完成从蜡模雕刻到金属成品的12道工序
- 商业项目孵化:近年学生作品在青岛国际珠宝展成交率达35%,单件最高售价达1.2万元
学术研究与育人成果
教师团队近五年承担地厅级以上课题20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42篇,获国家外观专利16项。学生培养成效显著:
• 竞赛获奖:连续三年斩获米兰设计周、蓝桥杯等赛事国家级奖项,2024年侯善康团队在第十五届蓝桥杯大赛包揽文创设计赛道山东省前三名
• 学术产出:出版《胶东传统首饰纹样图鉴》等专著3部,建立国内首个高校珠宝设计基因库,收录明清至当代首饰纹样2300余组
• 就业质量:毕业生进入周生生、老凤祥等企业的比例达68%,考研深造院校包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伯明翰城市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学府
培养定位与发展路径
该专业着力培养具备"三农情怀"的复合型人才,课程设置强调三个维度:
- 文化传承维度:开设《传统首饰纹样研究》《非遗创新设计》等课程,要求每位学生掌握至少2项省级以上非遗技艺
- 科技创新维度:将3D打印耗材研发纳入毕业设计选题,近年学生开发的生物降解蜡材已获实用新型专利
- 产业服务维度:通过"艺术赋能乡村振兴"项目,组织学生为阳信县设计梨膏糖包装、为莱阳草莓产业园打造IP形象,创造经济价值超300万元
这种"艺工融合、知行合一"的培养模式,使该专业在艾瑞深校友会2024年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位列产品设计专业应用型高校A档,成为齐鲁大地艺术设计教育的特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