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工程学院的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作为江西省内历史最悠久的特色学科,历经近40年发展已形成完整的本硕贯通培养体系。该专业起源于1985年开设的道路工程专业,不仅是江西省首个同类本科专业,更依托水利水电学科优势,构建了覆盖公路、桥梁、港口航道等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框架。专业现拥有交通运输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下设道路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等研究方向,形成了从基础理论到工程实践的立体化教学架构。
在学科建设层面,该专业以“交通强国”战略为导向,深度融合工程实践与科研创新。课程体系设置突出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基础学科,同时配置舟桥结构与计算、军用桥梁设计等特色课程。实践教学采用多层次递进式体系,包含认识实践、项目实践、岗位见习等环节,特别依托自平衡结构工程多功能抗震试验系统等价值5375万元的实验设备群,构建起校企联动的工程实训平台。学生团队曾获全国挑战杯一等奖等200余项省级以上荣誉,印证了实践教学的显著成效。
师资力量方面,学科带头人刘福明教授领衔的33人教学团队中,博士学位教师占比82%。团队在路面材料循环利用技术等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近五年主持70余项省部级课题,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9项科技奖励。教师团队注重产教融合,通过横向课题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工程应用,例如开发的新型路面材料技术已在省内公路工程中推广使用。
从就业前景看,该专业近五年平均就业率达95%,显著高于省内同类院校。毕业生主要流向交通、水利等行业的企事业单位,专业对口率超80%。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专业硕士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100%,印证了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对于继续深造的本科生,23%的考研升学率为学生提供了畅通的学术发展通道。
该专业每年通过理科本科二批招收新生,2023年江西地区招生计划为1人,执行4790元/年的收费标准。依托水利土木特种加固与安全监控工程研究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学生在校期间即可参与重大工程项目研究。这种将课堂教学、科研训练、工程实践有机衔接的培养模式,使毕业生兼具扎实理论基础和突出工程实践能力,成为支撑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