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的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是面向人工智能与信息技术领域的前沿学科,注重培养兼具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该专业依托学院丰富的校企合作资源和先进的实验平台,构建了以智能系统开发、数据科学、机器感知为核心的课程体系,致力于解决产业智能化升级中的实际问题。从培养目标到就业方向,专业设置紧密贴合国家战略与市场需求,形成了鲜明的应用型特色。
在培养目标上,专业强调品德、实践与创新能力的综合发展,要求学生掌握智能科学基础理论,并能解决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领域的实际问题。毕业生可从事智能机器人、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等领域的研发与应用工作。课程设置方面,核心课程包括Python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同时通过智能系统开发综合实训、机器人实验等实践环节强化动手能力。这种“理论+实践”的双轨模式,使学生既能理解算法原理,又能完成工程化落地。
教学资源是该专业的突出优势。学院建有华为大数据实验室、中兴移动通信实验室、协作机器人实验室等21个专业实验室,配备1800余台计算机及工业级设备,为智能硬件开发、物联网应用等提供了硬件支撑。师资方面,团队拥有教授、副教授及博士组成的教研队伍,并依托山东省智慧海洋牧场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开展前沿研究。此外,学院与青岛美凯麟科技、北京可之科技等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学生可参与工业互联网研发、人工智能标注等真实项目。
就业前景广阔是该专业的显著特点。随着人工智能渗透各行业,毕业生可在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能监控等领域从事技术开发,或在科研院所进行算法研究。数据显示,学院专升本率连续多年超过90%,首届本科生考研率达55.6%,且学生在传智杯、蓝桥杯等国家级竞赛中屡获佳绩。就业率长期保持在90%以上,主要去向包括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政府机构等,部分毕业生进入北京奔驰、九天智慧农业集团等合作单位。
对于招生要求,该专业属于工学类,需选考物理与化学科目,学制四年。课程设计注重数学与计算机基础,建议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与动手能力。值得一提的是,专业在2019年新增时即融入“新工科”建设理念,通过“1+X”证书制度将行业认证标准与教学结合,增强人才竞争力。这种紧跟产业趋势的培养模式,使其成为区域智能化转型的重要人才输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