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理工学院自设立机器人工程专业以来,始终以培养新工科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依托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平台,构建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教学体系。该专业立足国家智能制造发展战略,紧密对接工业机器人、人工智能等产业需求,通过校企合作、前沿课程开发和实践训练,形成了覆盖设计、研发、运维全链条的人才培养模式。其独特的产教融合路径和持续创新的课程体系,为粤港澳大湾区输送了大量高素质技术人才。
在课程体系设计上,该专业采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架构。基础课程包括机械制图及CAD、控制工程基础、嵌入式系统及应用等工科核心内容,奠定学生机械设计与自动化控制的理论基础。专业核心课程聚焦机器人运动学与控制、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和传感器原理及检测技术,通过PLC控制技术等实践性课程强化工程应用能力。2024年新设立的智能机器人产业学院进一步引入智能语音技术、机器人操作系统与编程运用等前沿模块,形成覆盖传统制造与新兴智能技术的立体化知识网络。
专业实践环节凸显工程应用型培养特色,构建了从认知到创新的阶梯式训练体系:
- 机器人认知实习与工程训练夯实基础操作技能
- 移动机器人开发训练和机器视觉开发训练培养专项技术能力
- 工业机器人综合训练实现多技术集成应用
- 企业综合实习和毕业设计对接真实产业场景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与优必选科技共建的实训基地,学生可直接参与人形机器人研发项目,接触智能决策系统和自动化集成技术的前沿应用。
就业前景呈现多元化特征,毕业生可在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主要方向包括:
- 工业机器人领域的系统集成工程师和运维技术专员
- 人工智能企业的算法开发工程师和机器视觉工程师
- 智能制造企业的项目管理和技术咨询岗位根据产业需求预测,智能装备和自动化控制领域将保持年均15%以上的人才需求增长,特别是在人机交互和智能决策系统方向存在显著技术缺口。该专业毕业生因兼具机械设计与智能控制的复合能力,在珠三角地区就业率达95%以上。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体现在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上。校企联合培养机制下,优必选科技等企业的工程师定期参与课程授课,将机器人交付部署、智能系统集成等产业经验融入教学。这种产教深度融合的模式,使课程内容动态对接中国制造2025的技术演进,确保学生掌握ROS机器人操作系统、深度学习算法等最新技术工具。通过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平台,专业已形成产学研用一体化的人才培养闭环。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