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安徽省唯一专注于文化传媒领域的高职院校,其播音与主持专业以鲜明的行业定位和扎实的教学实践,成为省内同类专业中的佼佼者。该专业立足传媒产业需求,构建了“语言艺术+全媒体技能”的复合型培养体系,通过课程创新、校企合作与实战平台搭建,为学生在传统媒体与新兴领域开辟多元就业路径。以下从培养模式、课程特色、实践资源等维度展开分析。
一、以“大口语传播”为核心的培养目标
该专业以“大口语传播”为核心理念,培养能适应广播电视、网络直播、场馆解说等多场景需求的语言艺术人才。学生不仅掌握新闻播报、节目主持等传统技能,还需具备影视配音、少儿语言培训、网络直播等新兴领域的实操能力。专业特别强调“一专多能”,要求学生兼具采编播一体化的综合素质,例如在新闻采访中融入短视频制作技能,在活动主持中掌握现场调度与应急处理能力。这种培养模式使毕业生既能服务于传统媒体机构,也能快速融入新媒体生态。
二、“基础+特色”的课程体系设计
课程设置分为常规课程与特色课程两大模块:
- 基础能力培养:通过普通话语音与发声、播音创作基础、即兴口语表达等课程夯实语言基本功,结合新闻写作、摄影摄像、音视频编辑等课程提升全媒体内容生产能力。
- 特色方向延伸:根据行业趋势设置科技创新场馆解说、少儿语言艺术教育、有声书播讲、网络直播运营等专项课程。例如,网络直播与运营课程融入电商主播话术设计、粉丝互动策略等内容,直接对接短视频平台的人才需求。这种分层递进的课程结构,既保证了专业基础的系统性,又强化了就业竞争力。
三、“校内+校外”双轨实践平台
专业依托校园广播电台、融媒体中心等校内实训基地,配备数字录音棚、虚拟演播室等先进设备,模拟真实工作场景开展项目化教学。例如,学生在音频实训室完成广播节目制作,在虚拟演播室进行新闻出镜训练。同时,学院与安徽广播电视台、喜马拉雅平台等机构建立合作,提供校外实习、节目录制、商业活动主持等机会。近三年,学生参与省级以上职业技能竞赛获奖超千项,印证了实践教学成效。
四、就业方向多元化与行业资源支撑
毕业生主要面向四大类岗位:
- 传统媒体:广播电视台播音员、新闻记者(需通过国家级考核)
- 新兴领域:电商主播、有声书配音员、少儿语言培训师
- 公共服务:博物馆讲解员、会展活动主持人
- 自主创业:成立语言艺术工作室或自媒体内容团队
学院通过校企定向招聘(如海马体、索尼合作项目)和行业导师制(邀请知名主持人授课),帮助学生直通就业岗位。数据显示,该专业毕业生起薪高于省内同类院校平均水平,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95%以上。
五、差异化竞争优势解析
相较于普通高职院校,该专业的独特优势体现在:
- 行业背景深厚:隶属安徽省委宣传部,享有长三角新闻出版职教创新联盟资源,课程设置与文化产业政策紧密联动。
- 技术设备领先:投入千万级资金建设融媒体实验室、无人机航拍系统,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技术同步。
- 教学创新突出:采用“项目制实景化教学”,例如组织学生参与建党百年文艺晚会主持、档案馆解说等真实项目,强化职业代入感。
通过上述培养路径,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播音与主持专业成功打破了高职院校“重技能轻素养”的局限,以“语言艺术+全媒体运营”的双轮驱动模式,为传媒行业输送了一批既懂专业表达、又擅跨界创新的复合型人才。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