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外语外事学院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作为艺术类本科专业,以培养具备国际视野与全媒体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为核心定位。该专业依托国际传媒学院资源,构建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教学体系,通过政治责任感与人文素养的双重塑造,致力于打造具有双语传播能力的现代传媒人才。其课程设计既包含传统播音基础训练,又融入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形成媒介融合时代下的创新教学模式。
培养模式:国际化+复合型
该专业以国际化、复合型、应用型、全媒型为培养目标,通过三个维度构建核心能力:
- 语言表达能力:强化普通话语音发声、口语表达、双语主持等基本功训练;
- 全媒体实践能力:整合摄影摄像、音视频剪辑、新媒体运营等技术课程;
- 跨文化传播能力:设置英语听说、国际新闻实务等课程,拓展全球传播视野。
这种培养模式使学生既能胜任传统广播电视工作,也能适应网络直播、社交媒体等新兴业态需求。
课程体系:理论与实训并重
专业核心课程涵盖四个模块:
- 基础理论:包括播音主持概论、广播电视概论,奠定学科知识框架;
- 技能实训:如普通话语音发声实训、播音创作基础实训,通过模拟主持、出镜报道等场景化教学提升实战能力;
- 技术应用:设置音频剪辑实训、视频剪辑实训,强化融媒体内容生产能力;
- 行业衔接:开设商务礼仪主持、中英双语主持实务,对接企业活动策划与跨国文化交流需求。
课程设计中特别强调“以赛促学”,鼓励学生参与全国性赛事提升专业竞争力。
实践平台:校内外协同育人
学校通过大学生艺术团等平台提供多元化实践机会:
- 校内资源:依托合唱分团、表演分团开展舞台演出,通过宣传部参与活动策划与新媒体运营;
- 校外合作:与广播电台、影视文化公司建立实习基地,组织学生参与商业主持、展会解说等真实项目;
- 竞赛通道:推荐优秀学生参加“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等赛事,近年毕业生在市级以上专业竞赛中获奖率达35%。
实践体系有效实现“课堂-舞台-职场”的能力转化链条。
就业前景:多领域渗透
毕业生就业方向呈现跨行业、宽口径特征:
- 传统媒体:广播电台新闻主播、电视台节目策划等岗位占比约40%;
- 新兴领域:网络音频主播、直播电商主持等新兴职业吸纳30%毕业生;
- 跨国机构:涉外企业商务主持、国际文化交流项目解说等方向快速发展;
- 教育领域:语言培训机构教学、高校艺术指导等职位持续增长。
数据显示,该专业近三年平均就业率达92%,其中在成渝地区传媒行业就业占比超过60%。
重庆外语外事学院通过“专业+外语”的特色培养路径,使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在媒介融合浪潮中展现出独特竞争力。从夯实的语言功底到前沿的技术应用,从校园舞台到国际传播场域,该专业正以创新姿态回应时代对传媒人才的需求。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