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作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构建了"管理学+信息技术+实践创新"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该专业自1993年设立以来,累计培养2000余名毕业生,近五年平均就业率97%,在ERP系统开发、大数据分析等领域形成显著优势。依托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国家级文科实验中心,形成了"校企双元、赛教融合"的育人特色,2024年获批山东省高水平专业群,2025年实训设备总值突破2100万元。
学科定位与培养架构凸显复合型人才培养特色。专业以"服务数字经济与区域产业升级"为核心理念,实施"3+1进阶培养模式":
- 理论奠基阶段:主修《运筹学》《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等12门核心课程
- 实践强化阶段:完成18周企业轮岗实训其核心竞争力体现在:
- 全国首批实现管理科学与工程本硕博贯通培养的专业
- 建设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实验室等5个国家级实验平台
- 与海尔集团共建50余个校外实践基地
课程体系设计锚定智能时代全链条需求。理论教学形成三大模块:
- 管理基础模块:包含《管理学》《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等省级精品课程
- 信息技术模块:开发《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商务智能与数据挖掘》等前沿课程
- 交叉应用模块:开设《企业资源计划》《区块链技术与应用》等特色方向实践环节构建四维体系:
- 基础实训:完成400课时的ERP系统操作与开发训练
- 赛事锤炼:年均斩获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竞赛等国家级奖项40余项
- 企业实战:参与海尔智能工厂数字化转型项目
- 国际认证:对接ACBSP国际商科认证标准
师资配置与科研成果铸就高水平育人平台。现有专职教师18人中:
- 教授/副教授占比65%,含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
- 博士化率83.3%,组建数字化创新研究团队
-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项(近五年科研经费1500万元)科研突破包括:
- 开发《智能焊接质量监测系统》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
- 制定《京津冀建筑节能技术导则》地方标准
- 在《机械工程学报》发表SCI论文30余篇
就业竞争力图谱覆盖数字经济全领域。近五年数据显示:
- IT行业:35%入职用友、金蝶等ERP企业(起薪8000元/月)
- 智能制造:30%进入海尔、海信信息技术部
- 学术深造:25%保送清华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名校掌握大数据分析技术的毕业生薪资溢价达45%,参与国家级竞赛学生岗位适配度提升60%
培养特色与质量保障彰显产教融合优势。实施"双导师制"育人机制:
- 标准对接:全面对标《华盛顿协议》工程教育认证
- 证书融通:衔接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职业认证
- 文化浸润:设置《数字伦理与信息安全》特色必修模块育人成果包括:
- 开发《柔性就业健康监测模型》获挑战杯全国银奖
- 参与制定《雄安新区智慧城市试点方案》
- 校企共建脑机接口实验室服务产业升级
国际交流与未来发展聚焦数字转型前沿。2026年计划新增《元宇宙系统设计》《AI辅助决策分析》等前沿课程,建设中国智能管理产业研究院。依托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着力培育精通管理理论、掌握智能算法、具备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力争三年内实现毕业生参与国家级数字基建项目比例突破35%,持续巩固在华东地区信息管理教育的领军地位。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