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科技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立足晋城,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与区域产业升级,构建了以陶瓷、新能源材料为特色的培养体系。该专业依托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学科优势,聚焦无机非金属材料制备、结构与性能分析等领域,致力于培养兼具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通过工学学士学位授予与行业深度对接的课程体系,专业已形成覆盖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到产业应用的全链条育人模式。
一、培养目标聚焦应用型与技术技能型导向
该专业以服务陶瓷行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为核心,注重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通过强化材料制备、加工成型、性能测试等核心技能训练,毕业生不仅能胜任工艺设计、产品研发等岗位,还能在新能源、建筑工程等跨领域发挥作用。培养方案特别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通过校企协同与科研反哺教学,塑造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行业骨干。
二、课程体系强化学科交叉与前沿技术融合
专业课程设置突出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的交叉性,核心课程包括:
- 物理化学与无机化学,夯实理论基础;
-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与材料力学性能,构建材料设计思维;
- 无机非金属材料热工基础及设备与工厂设计概论,强化工程实践能力。
同时开设陶瓷材料学、材料现代测试方法等特色课程,结合国家级教学团队资源,形成“基础+前沿+应用”的三维知识结构。
三、实践教学依托四位一体实验中心与产学研平台
学院拥有现代材料显微分析实验室、材料物理性能检测实验室等八大专业实验室,配备粉体制备、热工设备等先进仪器,满足本科生实验与创新需求。实践体系通过“产、教、研、学、用”联动,搭建校外实习基地与校企联合项目,例如:
- 在陶瓷材料制备中模拟工厂生产流程;
- 通过锂离子电池材料开发项目深化新能源应用能力;
- 参与省级先进建筑材料重点实验室的科研课题。这种“双元育人”模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技术转化能力。
四、师资与科研支撑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
专业现有专职教师19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73.7%,博士学历教师占比63.2%,包括省级教学名师3人与新兴产业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科研团队主攻先进土木工程材料、功能陶瓷等领域,近五年承担多项省级重点课题,并依托国家级工程教育认证背景,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案例。例如,建筑功能材料省级教学团队开发的课程案例库,直接服务于学生创新竞赛与毕业设计。
五、就业与升学路径体现行业适配性与发展潜力
毕业生主要流向无机非金属材料制备、陶瓷工业、新能源企业及科研院所,从事工艺优化、质量管理等工作。近五年数据显示,约30%毕业生进入中国建材集团等龙头企业,15%选择攻读材料类、化学化工类硕士研究生。专业与太原科技大学等高校建立升学通道,并通过“双师型”教师引入企业技术专家,持续优化就业指导服务。
六、招生与培养动态适应新工科建设趋势
以2023年山东招生为例,专业要求物理必选,凸显对工程思维能力的重视。2024年招生计划进一步向新能源材料方向倾斜,响应“双碳”战略需求。未来,学院计划深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拓展海外人才引进,并推进产业学院建设,强化与晋城陶瓷产业集群的协同创新,为专业发展注入持续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