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师范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怎么样?

贵州师范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历经30余年发展,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核心、师范认证体系为支撑的育人格局。该专业在2021年全省本科专业评估中位列第三,2023年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构建了涵盖课程体系优化实践能力培养红色文化浸润的立体化教学模式。其特色在于将乡村振兴战略需求与教师教育深度融合,通过多元协同育人机制培育扎根基层的教育工作者。

贵州师范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怎么样?

在专业建设方面,该专业以"一践行三学会"为培养导向,即要求学生在"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的过程中践行师德师风。课程设置突出理论与实践结合,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等理论课程外,特别开设《民法学》《行政法学》等实务型课程,强化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基层问题的能力。这种课程体系设计使毕业生既具备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又掌握基层工作所需的法律实务技能

教学模式创新体现在三个维度:一是构建"经典·教材·实践三位一体"教学体系,将红色经典文献研读与贵州本地实践案例相结合;二是打造"课前三分钟"特色环节,通过学生讲述长征精神、贵州桥梁建设等身边故事,实现抽象理论具象化;三是开展"中草药文化进校园"等跨学科实践,将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这种多元协同的育人路径,使思政教育突破传统课堂边界,形成浸润式育人生态。

在实践能力培养上,专业建立了"双导师制"育人模式,聘请基层优秀教师与理论专家共同指导。通过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组织学生深入乡村开展教育帮扶政策宣讲,近三年累计服务群众超万人次。数据显示,毕业生在基层学校任教率达73.5%,涌现出多个省级教学能手团队。这种"扎根西部、服务基层"的培养导向,有效回应了乡村振兴战略对教育人才的需求。

红色文化资源转化是该专业的重要特色。依托贵州丰富的红色文化基因,开发《红军长征在贵州》《百年红色贵州》等校本课程,构建"六好"教学法:通过红色音乐赏析、红色诗词诵读、红色故事讲述等方式,使思政课堂充满感染力。在主题班会设计中,采用"理论宣传二人讲"形式,由教师与学生共同解读遵义会议精神,实现理论传播的年轻化表达。这种创新使红色文化从历史资源转化为育人动能,形成独特的教学品牌。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
上一篇:如何正确处理艺术社各类费用的会计分录?
下一篇:劳动仲裁涉及的会计分录应如何分场景处理?

热门推荐

贵州师范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怎么样?

贵州师范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历经30余年发展,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核心、师范认证体系为支撑的育人格局。该专业在2021年全省本科专业评估中位列第三,2023年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构建了涵盖课程体系优化、实践能力培养、红色文化浸润的立体化教学模式。其特色在于将乡村振兴战略需求与教师教育深度融合,通过多元协同育人机制培育扎根基层的教育工作者。 在专业建设方面,该专业以"一践行三学会"为培养
 贵州师范学院 评论  4周前

贵州师范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怎么样?

贵州师范大学始终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抓手,通过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引领、构建立体化课程体系、深化实践育人模式等举措,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格局。学校以“三全育人”“五育并举”为框架,既注重理论深度又强调情感温度,在“大思政课”建设中创新性地将课堂延伸至社会实践与艺术创作领域,使思政教育真正融入学生成长全过程。这种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育生态,既筑牢了青年学子的理想信念根
 贵州师范大学 评论  3周前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怎么样?

作为贵州省首批应用型本科高校,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核心工程,形成了以红色文化铸魂育人为特色的思政教育体系。学校通过党建带团建机制强化政治引领,依托黔西北红色文化传承成果展示中心等平台,将长征精神与时代精神深度融合,构建起理论武装、实践育人、网络思政、师资培育的四维格局,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了鲜活样本。 该校的理论课程体系突出系统性建设,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贵州民族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怎么样?

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贵州民族大学近年来通过系统化构建“大思政”格局,将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入办学育人全过程。学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构建起“1+10+10+N”工作体系,涵盖制度建设、课程改革、实践育人等多个维度,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网络。数据显示,该校已获批教育部思政精品项目2项、省级精品微党课2项,并在全国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中斩获国家级奖项4项、省级奖项20余项。这种
 贵州民族大学 评论  4周前

贵州医科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怎么样?

贵州医科大学立足医学教育特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将红色基因融入育人体系,构建起党委统筹、课程联动、实践深化、网络赋能的“大思政课”格局。学校通过党建引领、队伍建设、课程改革、社会实践四维发力,形成“必修课+特色课”“线上+线下”“课堂+基地”的立体化教育模式,在课程思政、网络思政、实践育人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医者仁心的医学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一、党建引领与机制创新:筑牢思
 贵州医科大学 评论  4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