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的旅游管理专业是该校重点打造的特色专业,自2010年成立以来,已培养超过1000名文旅人才,在校生规模达439人。作为四川省优质高职院校培育项目高水平专业和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该专业立足文旅融合趋势,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培养适应智慧旅游时代需求的复合型技能人才。其课程体系涵盖文化创意、数字营销、研学开发等新兴领域,与行业头部企业深度合作,形成鲜明的产教融合特色。
培养目标:聚焦文旅融合与数字化转型
该专业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育人导向,强调人文素养与职业能力双提升。学生需掌握旅游业发展规律、旅游文化内涵及营销策划技能,重点培养旅游对客服务、文旅项目策划、新媒体运营等核心能力。毕业生可胜任导游服务、景区管理、研学课程开发、智慧旅游技术应用等岗位,就业方向覆盖旅行社、OTA平台、文博场馆等多元化场景。
课程体系:理论实践双轨并重
专业课程设置紧扣行业前沿,构建“基础+核心+拓展”三层架构:
- 专业基础课:包括旅游学概论、旅游政策法规、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等,夯实行业认知基础。
- 核心技能课:聚焦实操能力培养,开设智慧旅游技术应用、文旅项目策划实务、四川景点讲解等特色课程,其中《四川景点讲解》获评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
- 实践拓展课:通过导游带团实训、旅行社运营模拟、文旅项目策划实战等环节,强化岗位适应力。学生需完成1+X证书(旅行策划、定制旅行管家服务)考核,提升职业竞争力。
教学特色:产教融合驱动创新
专业采用“四核五段式”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与港中旅、华侨城、峨眉山旅游股份等30余家头部企业建立稳定合作,搭建135个校外实训基地。教学过程中引入真实项目案例,例如:
- 文旅融合项目:参与三星堆文化推广、九寨沟生态旅游策划等实战课题。
- 数字技术应用:开展旅游大数据分析、短视频营销等数字化技能训练。近三年,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中获二等奖以上奖项7项,教师团队荣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教改成果显著。
就业前景:宽口径与高适配性并存
根据第三方评估,该专业就业满意度达3.6分(满分5分),高于省内同类院校平均水平。毕业生主要流向三大领域:
- 传统旅游服务:导游、旅行社计调、景区运营等岗位,占比约45%。
- 新兴文旅业态:涵盖研学旅行导师、旅游新媒体运营专员、会展策划师等,适应行业转型升级需求。
- 跨界融合岗位:如文化场馆管理、休闲农业项目开发等,体现“旅游+”跨界能力培养成效。
专业优势:政策支撑与资源集聚
作为全国第一所文化产业高职院校的骨干专业,其发展获得多重支持:
- 政策倾斜:依托四川省“文化强省”战略,对接成都“国际会展之都”建设规划,专业定位精准匹配区域文旅产业发展需求。
- 资源网络:借助省委宣传部主管优势,与四川省文旅厅、成都市总工会等单位共建人才评价体系,毕业生可参与“四川省健康文明旅游使者”等荣誉评选。
- 师资力量:专任教师22人中双师型教师占比91%,45%拥有副高以上职称,6人受聘省级文旅智库专家,形成“行业导师+学术骨干”的复合教学团队。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