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金融学院的数字经济专业于2024年经教育部备案设立,是响应国家战略需求、服务区域经济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举措。该专业以产教融合为核心路径,构建了“理论+实践+创新”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致力于培养掌握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等前沿领域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通过整合校企资源、优化课程结构、强化师资力量,学院打造了具有鲜明金融特色的数字经济人才培养高地。
在产教融合方面,哈尔滨金融学院通过与头部企业深度合作推动专业建设。例如,与京东物流共建东北首家本科层次“数智现代产业学院”,引入京东生态链与数智供应链技术资源,搭建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的实践平台。同时,联合新道科技开展虚拟教研室建设,将行业真实案例融入教学场景,强化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与数字化转型规划能力。这种“银校双签约”模式(如与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16家金融机构共建实习基地),确保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动态衔接。
课程体系设计凸显交叉学科融合与技术应用导向。核心课程包括:
- 《计量经济学》:夯实经济分析理论基础;
- 《区块链原理及应用》:解析分布式账本技术的商业场景;
- 《数字经济概论》:系统阐述四化框架(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数据价值化);
- 《Python与金融数据分析》:培养编程与大数据处理能力。此外,学院通过数字经济实验室建设,引入大数据处理技术与科研育人平台,支持学生开展数字经济政策研究与商业决策模拟。
师资力量方面,学院构建了“学术导师+产业导师”双轨制团队。聘请中央财经大学金星晔、山东财经大学崔宝敏等学者参与课程开发,确保理论教学的前沿性与本土化。同时,新道科技首席专家梁峰、京东物流技术骨干等企业导师深度介入实训指导,推动教学内容与岗位能力画像精准匹配。教师团队中,博士及在读博士占比超25%,并依托金融与贸易学院的省级重点学科资源,形成跨学科教研合力。
就业方向覆盖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企业智能决策、政府数字化治理三大领域。毕业生可从事:
- 金融机构的数字金融产品设计与风险控制;
- 工商企业的数据挖掘分析与运营优化;
- 政府部门的数字经济政策研究与产业规划。根据2024年招生数据,该专业在江西物理类录取最低分482分,位列热门专业前列,反映出社会对数字化人才的迫切需求。通过“三项能力(调查研究、知识迁移、职业拓展)+四种思维(创新、融合、数据、法治)”的培养目标,学院着力塑造适应数字经济变革的新质生产力驱动者。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