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福建省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代表,三明学院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近年来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该专业自2009年获批设立以来,始终围绕"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的办学定位,在学科建设、教学改革、产教融合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2025年校友会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显示,该专业在应用型院校中位列榜首,彰显其在全国同类专业中的领先地位。其成功密码不仅在于紧跟文旅产业变革趋势,更在于构建了"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以产业学院、专业群、项目驱动创新班和应用型教师团队协同发力。
学科体系与课程架构的三大特色
该专业的核心优势首先体现在跨学科融合的课程体系设计。其主干学科涵盖管理学和经济学,同时整合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模块,形成"旅游+教育+数字技术"的复合型知识架构。核心课程设置具有鲜明时代特征:
- 旅游研究方法与旅游大数据采集分析强化数据驱动思维
- 生态旅游学与智慧旅游紧扣绿色发展理念
- 旅游教学方法论与服务礼仪训练突出职业能力培养这种课程体系既保留传统旅游管理的学科精髓,又融入数字化转型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需求,使毕业生具备应对文旅产业升级的核心竞争力。
产教融合的实践创新模式
在实践教学层面,该专业构建了"天元旅游产业学院"这一产教融合平台,形成校企协同育人机制。2024年学科团队取得多项标志性成果:
- 李想教授团队编制的《地球科学旅游导师等级划分团体标准》获国家级认证
- 学生团队连续两届斩获全国高校旅游服务技能大赛本科组团体一等奖
- 与丹霞山、泰宁等世界遗产地共建产学研基地,完成25项横向课题这种"项目驱动+赛事引领"的培养模式,使学生在真实产业场景中锤炼策划管理、数字运营等实务能力,近五年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立项率达87%。
专业建设的未来发展方向
面向"十四五"规划,该专业正加速推进旅游管理硕士点培育工作,同时着力打造地球科学旅游特色方向。2024年学科团队在自然保护地解说系统、文旅标准化建设等领域取得突破:
- 主导编制国家级团体标准将于2025年6月发布
- 获批福建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国家公园研究中心)
- 与北京大学等顶尖机构建立学术联盟,共同推进"两山"转化理论研究这些举措将进一步提升专业在生态旅游与遗产教育领域的话语权,为福建省建设全域生态旅游省提供智库支持。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