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族大学翻译专业依托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的学科优势,形成了本硕博贯通的全链条培养体系。该专业不仅是全国民族院校唯一的外语学科博士点,也是广西唯一的外语学科博士点,其学科实力在2021年软科中国大学翻译专业排名中获得B+评级,稳居全国前30%。专业发展过程中,既注重传统翻译理论研究,又积极对接国家战略需求,特别是在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中展现出独特优势。
在学科建设方面,翻译专业构建了"一体多翼"协同研究体系:以翻译史研究为主导,融合机器翻译、民族典籍翻译、媒体翻译与跨文化研究等多领域发展。这种架构不仅强化了学术研究的深度,还通过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翻译史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单位等平台,推动翻译学的跨学科发展。其发展历程具有显著阶段性特征:
- 2010年成为第三批MTI教育单位
- 2017年自主设置翻译学二级博士点
- 2020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2022年《中国大学翻译能力指数》广西首位
教学资源配置方面,专业拥有同声传译实验室、虚拟情境口语口译实训室等先进设施,藏书量达40,850种,其中包含谢天振比较文学暨译介学研究资料中心等特色资源库。师资队伍由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张旭教授领衔,汇聚了王东风(资深翻译家)、张跃军等知名学者,形成包含10名高级职称教师、4名博士生导师的学术梯队。近三年团队斩获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高层次课题,并指导学生获得韩素音翻译大赛二等奖等19项省部级以上奖项。
实践培养体系凸显三大特色:
- 政校企协同:与广西国际博览事务局等20余家单位共建实践基地,其中南宁市外事办公室翻译实践教育基地获评校级优秀基地
- 国际赛事服务:年均派出百余人次参与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大型活动翻译工作
- 多模态教学:采用模拟会议同传、跨国云实训等创新模式,研究生曾为文莱苏丹、缅甸驻南宁总领事提供高端翻译服务
对于广西考生,2021年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94分/40,718位次(本科一批)。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该专业要求外语口试成绩达C等级及以上,且随着招生计划调整,实际录取位次可能存在波动。建议考生结合当年招生计划,参照历年数据动态评估报考可行性。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