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中国首批政法院校的标杆专业,华东政法大学法学(经济法方向)在近40年的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培养体系。该专业依托经济法学院深厚的学术积淀,构建了覆盖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的全链条培养机制,其课程设置既注重经济法基础理论的夯实,又强调金融法、公司法等实务领域的深耕。数据显示,该专业毕业生在长三角地区政法系统的就业率长期保持领先,近30%进入公检法系统或红圈律师事务所,部分涉外方向毕业生起薪突破20万元/年。
一、课程体系:理论实践双轨并重
专业核心课程围绕市场规制与宏观调控两大主线展开,本科阶段设置经济法总论、商法概论、竞争法学、税法学等基础课程,同步开设证券法学、金融法学等实务类课程。研究生阶段则升级为公司法专题、金融法前沿等研讨型课程,采用案例推演+模拟法庭的沉浸式教学模式。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该专业将证券投资学、货币银行学等跨学科内容纳入通识课程,培养复合型法律人才。
二、培养体系:三维支撑架构
科研平台集群
- 拥有经济法律研究院及其下设的税法、网络法等7个研究中心
- 运营经法网、公司法律资讯网两大专业数据库
- 定期举办亚洲竞争法论坛、金融法论坛等高端学术活动
国际化培养路径
实施"双导师制",聘请欧盟竞争法专家、跨国律所合伙人担任实务导师。与伦敦大学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建立联合培养机制,每年选拔15%本科生参与日本桐荫横滨大学访问项目。实践教学网络
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锦天城律所等机构设立32个实训基地,开发国资改革法律风险评估等特色实训项目。学生在大三即可参与上海市公平竞争审查专家库的实务工作。
三、就业前景:三大黄金赛道
- 体制内通道:约30%毕业生通过选调生考试进入市场监管、税务系统,部分优秀者3年内晋升至科级岗位
- 市场化领域:在证券发行、并购重组等业务领域具有显著优势,金杜律师事务所近3年录用该专业毕业生47人
- 学术路径:学科点每年保送北京大学、剑桥大学等深造比例达18%,2024届博士毕业生学术就业率达91%
四、专业优势:四大核心竞争力
- 师资配置:拥有顾功耘、钱玉林等学科领军人物,35人专职教师中11人为博士生导师,29人具有海外顶级法学院研修经历
- 行业认可度:司法系统专项调研显示,长三角地区经济法领域律师63%具有华政教育背景
- 科研转化力:近五年承接《证券法实施条例》修订等12项国家级立法咨询项目
- 培养创新性:首创"3+1"涉外法商班,嵌入ACCA、CFA课程模块,实现法律+金融双资质培养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