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传媒学院作为全国第三所独立设置的公办传媒类本科院校,其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以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传媒人才为核心目标,形成了独特的教学体系与培养路径。该专业依托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优势,结合媒体融合发展趋势,通过多元课程设置、方向细分、实践平台搭建等方式,构建了覆盖影视创作全流程的教育生态。
在课程体系上,专业采用“理论+实践”双轮驱动模式。核心课程包括视听语言、影视剪辑、影视照明技巧等基础模块,同时设置纪录片创作、电视栏目策划、文艺节目编导等进阶内容。例如,电视编导方向注重纪实类作品创作能力,开设《纪录片全案研究》《纪实文化传播》等特色课程;文艺编导方向则侧重舞台艺术与晚会制作,设置《文艺晚会创作》《导播技术》等实操性课程。这种分层递进的课程结构,既强化了学生的专业基础,又培养了适应不同媒体场景的专项技能。
该专业细分为戏剧影视导演、文艺编导、广播电视编导三个方向,形成差异化培养路径:
- 戏剧影视导演方向聚焦影视剧创作,强调剧本写作与导演思维的训练,学生需完成从广告、MV到剧情片的阶梯式作品创作;
- 文艺编导方向侧重综艺晚会与文艺节目制作,通过参与校内外大型活动(如云毕业典礼、艺术节开幕式)提升导播与策划能力;
- 广播电视编导方向覆盖电视栏目、专题片、新闻节目等领域,注重全媒体内容生产与运营能力的培养。这种方向细分使学生在掌握通用技能的同时,能够根据兴趣与职业规划进行深度专精。
实践教学体系是该专业的突出特色。学院配备3.8万㎡现代化演播中心、高清电视转播车及虚拟现实实验室,并建立“光影随行”作品展、先锋论坛等品牌活动。学生每年需完成3-30分钟不等的影视作品,参与中宣部微视频大赛、亚洲微电影艺术节等赛事,近五年累计获奖超300项。例如,师生联合创作的电影《路边野餐》曾入围洛迦诺国际电影节并获金马奖最佳新导演奖,凸显了教学成果与行业接轨的能力。
专业师资队伍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56%,包含教育部戏剧与影视学教指委委员、山西省“三晋英才”等专家,同时聘请贾樟柯、毕赣等业界导师开展讲座与项目指导。教师团队主导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省级哲学社科课题20余项,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案例教学资源。这种“双师型”队伍结构,确保了教学内容紧跟5G、4K/8K超高清、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趋势。
在就业与升学方面,毕业生就业率长期保持95%以上,主要流向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制作公司、网络平台,从事导演、策划、剪辑等岗位。部分学生通过考研进入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深造,或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虚拟现实技术等交叉学科方向拓展职业路径。专业与200余家传媒机构建立实习基地,形成从课堂创作到产业落地的闭环培养机制,有效支撑学生职业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