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自2019年成立人工智能学院以来,依托湖南省(长沙)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联盟的战略合作平台,形成了以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为核心的专业体系。该专业聚焦智能信息处理与系统开发维护,通过校企合作与项目制教学,培养适应金融、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复合型技术人才。作为湖南省首批开设该专业的8所高职院校之一,其长沙市人工智能产业专项项目的获批彰显了专业建设的标杆地位。
专业定位与产业衔接
该专业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为指导,确立了服务区域经济的培养目标。通过分析计算机视觉技术与智能语音识别技术的产业化趋势,课程设置覆盖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三大领域,直接对接长沙麓谷高新产业园的用人需求。2021年获批的长沙市产业专项项目中,该校成为唯一入选的高职院校,凸显了专业与地方经济的深度绑定。
课程体系与核心能力培养
专业课程分为五大模块:
- 公共基础课程:强化数字技术基础与数据思维
- 专业核心课程:重点涵盖深度学习、数据挖掘、自动程序设计
- 实践实训模块:引入企业真实项目案例,如与长沙谱蓝网络科技合作的AI大模型横向课题
通过工学交替模式,学生在校期间即可参与智能行为交互系统开发,例如2024年华为ICT大赛中,该专业团队凭借昇腾AI赛道作品斩获全国一等奖,验证了教学成果的实战转化能力。
师资力量与教学创新
专业组建了“双师型”教学团队,专职教师中71.4%拥有硕士以上学位,4名副高职称教师主导科研项目,同时引入企业工程师担任兼职教师。这种结构实现了:
- 理论教学:由学院教师讲解机器学习算法与智能系统架构
- 实践指导:企业导师带领学生完成人工智能平台部署等实操任务
近三年团队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发表论文60余篇,形成教研互哺的良性循环。
就业竞争力与行业反馈
数据显示,该专业毕业生呈现两大优势:
- 薪资水平:人工智能岗位平均起薪达2.58万元/月,五年后涨幅超过16.9%
- 细分领域优势:在知识图谱(平均年薪34.06万)、自然语言处理等方向具备竞争力
学院与阿凡达科技等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2023届毕业生中,85%进入金融科技与智慧物流领域,部分优秀学生未毕业即获43.42万元年薪的技术岗位录用。
通过“政行校企”四方联动,该专业构建了从课程开发到就业输送的完整生态链。其46%的实训课时占比与国家级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的资源支撑,使人才培养始终紧贴产业前沿,为区域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了持续动能。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