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是该校重点建设的国家级本科专业,立足航空航天领域,融合电子测量与无损检测技术,形成了鲜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该专业自1988年以无线电技术专业为基础发展至今,已累计培养三千余名专业技术人才,2022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并获评广西本科高校特色专业和省级教学成果奖。其课程体系覆盖电子技术、智能仪器、工业检测等核心领域,建有十余个专业实验室,实践教学条件处于国内同类院校前列。
专业定位与学科支撑
该专业以仪器科学与技术和控制科学与工程为主干学科,依托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广西重点培育学科,构建了“电子测量+无损检测”双方向培养体系。专业建设紧密对接航空航天、电力系统、智能制造等产业需求,与光电芯片应用产业学院协同发展,形成了覆盖传感器技术、智能仪器开发、工业检测工艺的完整知识链。其核心课程包括模拟电子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电子测量技术等,强调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深度融合。
实践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
在实践环节中,专业构建了“三全闭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通过金工实习、无损检测综合实验、测控专业综合设计等环节强化学生工程能力。实验室资源尤为突出:
- 无损检测技术实验室群:涵盖超声波、磁粉、X射线等五大检测技术实验室,支撑工业设备安全检测技能训练;
- 电子测量实验室:配备NI技术平台和智能传感器系统,用于开发智能仪器与嵌入式系统;
- 虚拟仿真实验中心:依托航空航天机电信息与控制虚拟仿真平台,模拟复杂工程场景。
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无损检测技能大赛、智能汽车竞赛等赛事中屡获佳绩,就业率长期保持在93%以上,升学方向包括哈尔滨工业大学、厦门大学等国内外高校。
行业融合与就业前景
该专业毕业生主要服务于航空航天设备检测、核电/电网设备运维、智能制造系统开发三大领域。职业路径涵盖:
- 技术研发岗:从事电子测量仪器设计、无损检测工艺优化;
- 工程应用岗:负责工业过程在线检测、设备安全评估;
- 管理岗:主导检测标准制定与质量控制体系构建。
校企合作方面,专业设立无损检测奖学金(3000元/人),并与无人机工程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联动,为学生提供科研与产业实践双通道。
航天基因与持续发展
专业传承航天品质文化,将课程思政融入工程伦理教育,强调社会责任与创新能力并重。师资队伍中拥有教育部仪器类教指委委员、广西优秀专家等高水平学者,近三年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出版教育部推荐教材1部。通过“跨行业协同测控技术虚拟教研室”建设,持续推动教学内容与行业技术标准同步更新,确保毕业生五年内成长为具备工程师职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