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学院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专业自2018年设立以来,始终以服务山西特色产业转型为核心,聚焦生物发酵、能源环保等领域,形成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办学特色。作为山西省内少数开设该专业的本科院校之一,该专业依托“1335”人才培养模式,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致力于培养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在课程设置、校企合作、科研创新等方面展现了独特优势。
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
该专业立足山西醋、酒等生物发酵产业及医药、食品等传统与新兴产业,培养掌握化学、生物学与工程学交叉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其核心目标是通过新工科教育理念,强化学生在化工设计、生物技术开发、生产管理等领域的综合能力。课程体系覆盖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化工原理、发酵工程原理等基础理论,同时设置生物分离技术、工业微生物学等实践课程,确保学生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师资力量与科研支撑
专业依托18名博士组成的教学团队,其中包含多名省级科研项目负责人和双师型教师。近年来,团队主持省级教改课题十余项、省科技厅青年基金项目十余项,发表SCI/EI论文30余篇,授权专利20余项。教师科研成果直接融入教学,例如将发酵工艺优化案例引入课堂,提升课程的前沿性与学术性。
实践教学与校企合作
专业构建了“实验室+企业”的双轨培养模式:
- 校内实验室:配备基础化学综合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可开展30余项实验项目;
- 校外基地:与山西梁汾醋业、清徐水塔醋业等10余家企业共建实训基地,提供生产实习、工艺优化等实战机会;
- 产教融合:与30家企业建立合作,聘请20名企业专家担任实践导师,推动订单式人才培养。
就业前景与升学优势
近两年毕业生就业落实率超88%,主要进入食品发酵、生物医药、环保能源领域,部分学生入职上市企业或国企从事技术管理。考研率居全校工科前列,2024年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考研达线率显著提升,体现专业学术培养成效。就业灵活性与行业适配性高,例如在生物医药工程领域可参与酶制剂开发,在环保领域可从事废弃物资源化技术研究。
特色创新与社会服务
专业注重课程思政与学科竞赛融合,例如通过反诈宣传、献血活动强化社会责任教育。学生团队在全国化工设计大赛、创新创业大赛中屡获佳绩,其中生物发酵社团成为创新项目孵化平台。此外,专业深度参与山西乡村振兴项目,为中小型醋企提供工艺升级咨询,实现教学成果向产业效益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