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立足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需求,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核心目标。该专业于2020年获得教育部批准,成为全国高职院校中第一批开设人工智能技术方向的教育单位,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200人,2025届毕业生83人。专业建设紧密围绕人工智能系统运维、数据处理、技术开发三大能力模块,通过校企合作与实训基地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形成了"理论学习+项目实战"的双轨培养模式。以下从课程体系、实践资源、就业前景等维度展开具体分析。
一、课程体系:"基础+核心+拓展+实践"四维架构
专业课程体系以职业标准为导向,分为四个层次:
- 专业基础课程:包括人工智能导论、Python程序设计、MySQL数据库技术等7门课程,重点夯实编程与算法基础;
- 专业核心课程:聚焦行业主流技术,设置机器学习技术与应用、计算机视觉技术、深度学习工程实践等模块,其中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课程引入腾讯、百度等企业真实案例;
- 专业拓展课程:涵盖智能产品营销、嵌入式系统开发、Javascript脚本语言等选修课,支持学生个性化发展;
- 实践教学环节:包含认知实习与岗位实习,学生在人工智能综合实训室、机器人实训室完成从技术验证到商业落地的全流程训练。
二、实践资源:"政校企"协同创新平台
专业建有中山市高技能人才紧缺专业、省级人工智能示范性职工培训基地等平台,投入超500万元建设:
- 校内实训基地:人工智能教育培训中心配备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器等设备,支撑计算机视觉应用开发、智能产品交互设计等项目实战;
- 校外合作企业:与腾讯、百度建立深度合作,开展1+X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工程应用证书试点,学生参与省级科技创新项目立项5项,获得职业技能竞赛一等奖10项;
- 工作室培养模式:通过人工智能精英班开展小班化教学,近三年学生在挑战杯、计算机设计大赛等赛事中斩获银奖及以上奖项20项。
三、就业前景:大湾区AI人才缺口下的高成长赛道
根据专业调研数据,广东省人工智能专科层次岗位需求占全国总量的23.6%,毕业生主要流向:
- 技术开发岗:从事智能产品算法训练、自然语言处理模型优化等工作,起薪约6500元/月;
- 系统运维岗:负责AI服务器集群管理、数据标注平台维护,5年以上经验者平均月薪超1.2万元;
- 技术服务岗:在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等领域提供解决方案,职业成长路径清晰。
数据显示,人工智能领域专科毕业生3年薪资复合增长率达16.9%,知识图谱方向从业人员平均年薪可达34万元。专业2023届毕业生就业率保持98%以上,多数进入广深科技企业及中山本地智能制造企业。
四、教学创新:课程思政与职业技能深度融合
专业6门课程入选2024年度省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构建特色育人模式:
-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基础》课程创新"1443"思政框架,将科学思维、法治意识融入图像识别技术教学;
- 《PHP程序设计》课程对接1+X Web前端考证标准,开发24套模拟题库强化工程伦理教育;
- 通过茶艺、仓储物流等跨学科课程,培养兼具技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复合型人才。
该专业通过持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已形成"职业标准对接+企业项目驱动+思政元素浸润"的特色培养路径。对于有志于投身人工智能产业的学子而言,这里不仅提供扎实的技术训练,更构建起连接大湾区产业升级需求的人才培养通道。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