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作为装备制造大类的三年制专科专业,紧密围绕汽车产业智能化转型需求,构建了“理论+实践+创新”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该专业面向智能传感器装配调试、整车标定测试、智能驾驶系统维护等核心岗位,通过校企深度合作与前沿技术融合,培养适应车联网与人工智能发展趋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下文将从培养特色、核心能力、职业路径等维度展开分析。
专业课程体系以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基础为核心,构建了多维度知识模块。学生需掌握环境感知技术(如激光雷达与摄像头融合)、定位导航技术(北斗/GNSS高精度定位)、底盘线控技术等核心理论,同时通过车载网络技术与智能仪表开发等课程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值得注意的是,课程设置特别强调人工智能技术与汽车电子控制的交叉融合,例如通过单片机控制技术和传感器技术基础等课程,培养学生对智能驾驶系统的底层逻辑理解能力。
实践教学环节依托国家级智能汽车产业学院平台,形成“虚实结合”的立体化训练模式。校内配备智能驾驶虚拟仿真实验室与实景交互交通沙盘,可模拟复杂交通场景下的车辆决策算法验证;校外与长城汽车、百度Apollo等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开展智能网联汽车改装调试与实车路测数据采集等实战项目。学生需完成从部件装配到整车测试的全流程操作,例如在ASEP校企合作项目中参与上汽通用车型的故障诊断与维修标准化流程。
职业发展路径呈现多元化特征,毕业生主要服务于研发辅助、生产制造、运维服务三大领域。在研发端,可担任智能算法测试工程师或车载系统开发助理,参与环境感知模块的标定优化;在制造端,能胜任智能总成装配工艺师或质量检测专员,确保毫米波雷达等关键部件的安装精度;在服务端,可从事车联网数据运维或智能驾驶系统升级技术支持,解决V2X通信故障等现场问题。典型就业企业包括广汇汽车集团、京东方科技等产业链龙头企业,部分优秀毕业生已进入自动驾驶示范区参与路侧设备部署。
专业建设注重数字化能力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渗透。教学中引入超星汇雅大模型构建专业知识图谱,通过AI助教系统实现个性化学习路径规划,例如在汽车试验学课程中自动生成针对性训练方案。同时,培养方案嵌入绿色生产与安全标准模块,要求学生在完成动力电池回收模拟等项目时同步考虑环保规范与职业健康要求。
录取与培养方面,该专业实行物理类/历史类双轨招生,2023年物理类最低录取分数为424分,对应省排名约18.4万位。考生需重点关注汽车电子基础与信息技术学科积累,在校期间可通过智能网联汽车技能大赛等赛事提升工程实践能力。随着河北省雄安新区智能交通示范区建设的推进,该专业毕业生在车路协同系统部署与智慧交通管理领域将获得更广阔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