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工业互联网技术专业立足国家“双高计划”建设背景,紧密围绕新基建和智能制造产业需求,通过学科交叉融合与产教深度协同,构建了覆盖技术链、产业链的全方位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依托电子与物联网工程学院,以工业互联网技术体系为核心,整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致力于培养具备系统集成、平台运维、应用开发能力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毕业生在智能制造、系统集成等领域的高端就业率显著。
一、学科体系:三要素并重的逻辑架构
专业建设以工业互联网创新链和产业链为双驱动,构建了以“创新意识、系统观念、团队协作”为核心要素的学科体系。课程设计突破传统学科壁垒,围绕信息获取—处理—传输—应用的技术链路,整合物联网通信技术、工业控制网络、5G专网集成等模块。例如,《工业互联网实施与运维》课程通过真实工业场景案例,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操作深度融合,强化学生对工业数据互通系统的设计与调试能力。
二、课程设计:模块化知识链与能力进阶
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实践实训三大层次,总学时达2592学时,涵盖以下核心内容:
- 基础理论模块:包括物联网导论、计算机网络技术、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奠定学科基础;
- 技术应用模块:重点开设电气控制与PLC、移动端应用程序开发、互联网管理系统开发,强化工业场景下的软硬件协同开发能力;
- 综合实践模块: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综合实训、物联网系统集成劳动实训等,模拟企业真实项目流程,完成从方案设计到部署运维的全流程训练。
三、实践平台:产学研一体化的资源支撑
学院投入超一千万元建设5G+工业互联生产实习基地、工业互联网数据采集实训室等20余间实验实训室,配备机器视觉技术研发中心等高端科研平台。学生可通过以下路径提升实践能力:
- 参与国家级技能大赛,如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近年获全国一等奖2项、市级一等奖6项;
- 加入ISEA智能系统与电子协会等社团,开展智能小车协同控制、立体车库系统开发等创新项目。
四、校企合作:订单班与产业学院的双向赋能
专业与海尔集团共建智慧家居物联网培训基地,开设海尔全球供应链班卓越工程师订单班;联合华为、新华三等企业开发课程,将企业认证标准融入教学。例如:
- 徐工汉云提供工业互联网平台实施案例,学生参与工业APP开发和设备远程运维项目;
- 重庆工业大数据创新中心协同开展工业数据采集与分析实训,对接智能工厂实际需求。
五、就业前景:高端岗位与持续发展潜力
毕业生主要服务于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及系统集成商,典型岗位包括工业互联网系统集成工程师、5G专网运维工程师、工业APP开发工程师。近三年就业数据显示,学生进入中国中车集团、长安新能源等企业的比例持续提升,用人单位满意度达行业领先水平。此外,专业通过“3+2”专本贯通培养与重庆科技大学合作,为学生提供学历晋升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