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经济浪潮与人工智能技术双重驱动下,山东财经大学率先开启了一场教育生态的深度变革。自2018年启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1.0版本以来,该校已构建起覆盖智能会计、数字贸易等领域的特色体系,并于2025年发布AI-PAI新财经人才培养3.0方案,标志着其人工智能教育进入全面生态重构阶段。这一战略转型不仅打破传统学科壁垒,更通过产教融合一体化模式,为财经领域培育具备学习、创新、适应、整合、自治五种核心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展现了高等教育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
教育体系的三阶段迭代
山东财经大学的人工智能教育发展呈现清晰的阶梯式演进路径:
- 1.0奠基期(2018-2024):创建全国首个智能会计专业,开发配套教材与实验室,完成数字化改造基础布局。
- 2.0突破期(2024):发布"421"行动计划,自主研发AI才大模型——国内首个新文科教育专用大模型,实现教学资源智能化整合。
- 3.0生态期(2025):以AI-PAI模式重构教育全链条,覆盖教学内容、方式、评价体系,形成"人才培养-技术研发-产业应用"闭环。
AI-PAI培养模式的创新内核
该模式构建了四维协同机制:
- AI Integration:将大模型技术深度嵌入课程体系,建立人机协同教学场景。例如《人工智能概论》必修课采用真实金融案例,训练学生运用机器学习算法解决信贷风控问题。
- Project-Centric:开发跨学科项目库,实施"开发设计-实施运用-考核评价"全流程培养。学生团队需在区块链金融、智能审计等项目中完成从方案设计到企业验证的完整闭环。
- Adaptation Ecosystem:推行"一人一策"个性化培养,允许学生自主选择专业组合与研究课题。2025级舜耕班即采取动态淘汰机制,40名入选者需同时满足专业前50%绩点与AI课程70分以上双重标准。
- Industry Collaboration:与浪潮集团、国家超算济南中心等共建20余个实践基地,将课堂延伸至产业园与研发中心,实现"教学场景即产业现场"的沉浸式培养。
技术赋能的教学实践创新
在课程建设方面,该校形成"基础+前沿+交叉"三级课程体系:
- 基础层:《机器学习》《神经网络原理》等夯实技术根基
- 应用层:《智能风控与监管科技》课程融合信贷业务知识与XGBoost算法实战,使用真实金融数据集训练评分卡模型
- 交叉层:《脑与认知科学导论》探索AI决策机理,《区块链金融》研究分布式账本技术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应用
实验教学体系则配备智能媒体实验室、财经智能实验室等高端平台,其中数字科技与数字经济融合创新实验室获批山东省重点实验室,支撑学生开展金融大数据可视化、智能投顾算法优化等前沿研究。
产教融合的生态闭环
该校构建了三轮驱动机制:
- 人才培养端:校企共建"双导师制",行业专家参与40%课程设计
- 技术研发端:与百度智能云联合开发AI才大模型2.0,新增财经语义理解模块
- 产业应用端:学生项目成果直接对接企业需求,优秀方案可获百万级产业化扶持基金
这种深度绑定使近三年毕业生在智能金融、监管科技等领域就业率提升27%,参与研发的企业级风控系统已在中创软件等合作单位落地应用。
未来发展的战略布局
面对人工智能技术快速迭代,山东财经大学正推进三大升级:
- 技术升级:将多模态大模型技术引入教学,开发虚拟教研场景
- 体系升级:规划建设人工智能微专业集群,覆盖金融、会计、国际贸易等6大学科
- 生态升级:依托"一带一路"数字经贸联盟,拓展跨境AI教育合作,培养具备全球视野的数字经贸领军人才
这场教育变革不仅重塑了财经人才培养范式,更创造了"技术赋能教育-教育反哺产业-产业驱动创新"的良性循环。随着舜耕班首届学生进入项目攻坚阶段,其培养成效将成为观察中国新财经教育改革的重要窗口。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