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的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专业是2021年获批的教育部特设本科专业,依托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等学科交叉优势,聚焦低空经济与智能航空器发展需求,形成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培养体系。该专业围绕无人机系统设计、智能控制、集群协同等前沿领域,通过多层次的课程体系与创新实验室建设,培养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课程体系以系统化能力培养为核心,涵盖基础理论与前沿技术双维度。主干课程包括《飞行控制原理》《组合导航技术》《空气动力学》等硬核学科,同时引入机器学习、群体智能等新工科课程。例如,学生需掌握从无人机飞控开发到多智能体协同决策的全链条技术,并通过航空CAD和航空气象学等工具类课程提升工程实践能力。这种课程设计既夯实了航空器系统原理的基础,又对接了人工智能驱动的行业技术革新。
实践教学采用"仿真-实飞"双平台联动的创新模式。学院建有飞控开发实验室、多智能体空地协同控制实验室等专业场所,配备RflySim仿真系统和四旋翼实飞平台。学生需完成三阶段能力进阶:通过硬件在环仿真验证算法,利用自动代码生成技术移植到真机,最终在室内外环境中实现自主飞行与集群编队等复杂任务。这种"虚实结合"的训练体系,使毕业生能快速适应应急救援、农业植保等场景的实战需求。
培养特色体现在产教融合与科研反哺教学的双向机制。学院与航空产业基地共建航空产业学院,实施学业导师制,将两栖救援无人机研发等真实项目纳入课程。例如,学生团队开发的"悟空"无人机已具备智能扫描生命迹象功能,这种以赛促学的模式强化了系统设计与工程创新能力。同时,学院依托河南省通用航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科研攻关,在工业级无人机气动设计等领域形成技术优势,为教学提供前沿案例。
就业前景呈现多领域辐射特征。毕业生可进入航空制造企业从事研发,在地理信息部门担任无人机操控员,或加入电力巡检、智慧农业等新兴行业。深造方向涵盖航空工程、控制科学、人工智能等12个关联学科,形成"技术+管理"的多元发展路径。数据显示,该专业在河南省本科专业评价中位列理工类前列,2023年省内招生全部纳入一本批次,印证了其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认可度。